昔日輝煌的北大數學天才許晨陽,清華才女顏寧……這些祖國的佼佼者,年紀輕輕就取得多少傲人的成績,可惜,遺憾的是他們最終都留在了國外。

然而,今天就有這樣一位"冷豔的科學家",當小夥伴們紛紛出國深造之時,她卻選擇堅守北大,熱衷鑽研,爲祖國人民創造了一個個輝煌成就。

一、"無人不識"黃芊芊——巾幗精英

據悉,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第65屆電氣工程師協會國際電子器件會議上,年僅31歲的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黃芊芊,獲得了IEEE Electron Devices Society Early Career Award,以此來表彰她在超低功耗微納電子器件基礎研究領域的重要貢獻。

2019年,這項國際重要獎項全球只有三人獲得,博導黃芊芊作爲亞洲地區的唯一獲獎者,無疑一戰成名。難得的殊榮,讓黃芊芊這個名字走進大衆生活。

瞭解到,這位長相俊俏的北大博導在16歲時就考進了北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微電子學系。在北大的日子裏,黃芊芊不僅對所學專業感興趣,而且還勤奮努力,專業成績始終在全系保持上上游,自然而然成爲大家心目中的美女學霸。

本科畢業後,黃芊芊繼續深造,在兩名院士的帶領下完成了博士後研究工作。在之後幾年中,她一直潛心鑽研,在2017年成功入選年度中國"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同時,28歲的她正式入職北大,成爲微電子學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這樣一位集才華、顏值於一身的學霸,向我們展示了新時代女性的模樣,也讓我們認識到現實生活中的“巾幗精英”,靠自己,也能活得漂亮!

黃芊芊之所以擁有這樣開掛的人生,與她的努力、她的堅持是密不可分的。在她的學習道路上,這兩點一直支撐着她。

二、心懷目標,孜孜追求

如果射箭沒有靶子,那麼每天拉弓的意義何在?

黃芊芊在學習和成長的每個階段,黃芊芊都爲自己定下了目標,就連進入北大後也沒有絲毫驕傲的情緒。這就是黃芊芊一直向前進步的結果。

1、設立合理目標,進步纔有方向

對於黃芊芊來說,她從不會好高騖遠,她只會設立自己"跳一跳就能夠得着"的目標,從不會朝着一個毫無意義、"再怎麼跳也夠不着"的目標前進。

高中時,黃芊芊的成績在全校就數一數二,這也爲她進入北大打下基礎。那時候,她的心裏就只有一件事,就是上北大。也正是這個目標,在她爲自己人生抉擇的時候有了充分和理性的思考:自己該從哪些方面努力。

2、目標細化,良性循環

黃芊芊的母親依稀記得,當年女兒看了《超級演說家》中劉媛媛的演講,對她欽佩不已,也對北大充滿了興趣。

故事就從這兒開始了。於是女兒就和母親說目標就是上北大,然而,她也明白,目標不是光嘴上說說就能實現的。她將目標劃分成一個個小目標:上北大必須要達到多少分數,每一科要考多少分,然後分析自己哪些科目是弱勢……

對大目標進行理性思考後,細分小目標,才能把勁使對地方,減少自身本能產生的牴觸心理,增加完成目標時的愉悅感,最終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三、謹慎前行,則無敗者

每一位學霸,固然有着獨特的天賦,但也必然會有着與衆不同的毅力。真正做到幾十年如一日持續行動的人,實則有謹慎的心理和敢於走到最後的魄力。

1、行爲模式化,追求極簡化

黃芊芊的學習行爲從不會有多複雜。高中的學習更是如此,既不會"一口吃成胖子",也不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是每天覆習、學習兩個科目,按計劃進行,如今日複習數學和生物,明天就是語文和英語……文理交叉,激發學習的新鮮感。

她的學習行爲模式是一種極簡的、格式化的。它不會讓大腦產生疲倦感,也不會有太多牴觸情緒,簡單而有效的學習方式更能促進任務的進行。

2、培養"鈍感力",追求適當遲鈍

在真正的戰場上,最終的成績只能說是:三分靠努力,七分靠心理。實力的發揮最終還是靠穩定的心理素質。

大多數人認爲"對事情敏銳纔是最好的",實際上並不完全。黃芊芊說:"在遇到阻力時,剛開始也是非常緊"。換句話說就是對事物極其敏感,別人說什麼,她焦慮什麼;別人做什麼,她擔心什麼……

其實,這時候自信和良好的心態是最重要的法寶。這時候,黃芊芊選擇適當遲鈍,慢慢消除煩躁和焦慮情緒,最終發揮出最佳的實力。

學習這條路上,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爲學霸,但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爲自己的英雄。

在黃芊芊身上,閃耀着新時代青年人的光芒。現在,正是男兒努力最好時。謹慎前行,則無敗者,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掌握正確學習方法後,你也一定會開啓如黃芊芊般開掛的人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