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写宋仁宗的私生子冷青的时候,有位客官在后台问我,古人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做亲子鉴定,我当时回答了一个“滴血认亲”。

的确,在没有人证、物证、文字资料作为证据,并且又无法对比长相的情况下,滴血认亲是古人做亲子鉴定的重要选择。

滴血认亲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需要鉴定的双方都是活着的情况下,取两人的血滴到水里,看能不能融合到一起。这种鉴定方式,熟悉周星驰电影的朋友应该很有印象,《九品芝麻官》里就用过这么一个桥段。

另一种就稍微麻烦一点,一方已经死亡只剩骨头,已经没办法取血了,就只能取活人的血滴到遗骨上,看血是不是能渗入骨中。

现代的科学已经证明了这两种方法都是不靠谱的,但是古人没办法,只能这么用——甚至大名鼎鼎的中兴四将之一刘光世,也曾经遇到过这个难题。

刘光世的父亲叫刘延庆,北宋末年的一员大将。

当然,这个“大将”的称谓,只是从他的职位而言,并不是从他的战绩而言。一听我这么描述,大家就能猜到,这人的战斗力一般。

其实不但战斗力一般,而且人品也不是特别好。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六日,当时开封城已经被攻破,城内人心惶惶,无论官民都想逃跑,包括刘延庆在内。

趋利避害,这可以理解,但是不管怎么说,刘延庆不应该逃跑,因为他的职务是提举四壁,也就是京城防守的前线总指挥。

当天晚上,刘延庆带着自己的儿子刘光国,以“帮钦宗杀开一条血路”为由,从里向外冲破万胜门。本来说好是在城外等着钦宗出来一起走的,但是钦宗还没出大内,刘延庆就带着数万军民一哄而散。

第二天一早,刘延庆一行人来到了城南的琼林苑,然后一路向西准备逃亡洛阳关中地区。抵达普安院的时候,被金兵的大队骑兵迎头相遇。刘延庆和刘光国父子二人带兵直冲敌阵,死于乱军之中。

这个死法,听上去还是蛮壮烈的,但是其实史书上还有另一个记载。

刘延庆出城之后,被金兵骑兵追上,刘延庆慌不择路掉进了金明池被乱军所杀,刘光国带着王黼的爱妾张氏继续逃跑,逃了十余里被金兵追上杀死。

这两段记载真实性如何,我现在也说不准,因为刘延庆的儿子刘光世后来权倾朝野的时候,这些记录曾经被刘光世授意修改过,以掩盖他父亲的污点。

但是刘延庆死在开封附近的乱兵之中,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开封一带沦陷,刘光世一直无法将父亲的尸骸下葬,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然,刘光世也没闲着,多次出重金派人去开封附近寻找父亲的遗骨。

事情就这么一直拖到了绍兴二年五月,有人从北方来找到刘光世,称带来了刘延庆的遗骨,问他怎么运过来的,这人说:“把遗骨夹杂在甘草里,谎称贩卖药材,得以混过了边境关口。”

但是这具遗骨没办法辨别真伪,而且刘延庆是怎么死的,有什么凭证,这人也一问三不知,只是一口咬定这就是刘延庆的尸骨。

有幕僚就给刘光世说:“当时开封周边伏尸百万,万一他随便弄一具枯骨过来就说是令尊大人的遗骸怎么办?要不试试滴血认亲?”

幕僚的办法,就是让刘光世割皮滴血,看看他的血能不能渗入枯骨里。

刘光世脑袋还是蛮清醒的,先不说他是不是知道这个方法不靠谱,他至少明白,这样折腾下去永无止境,干脆就拒绝了这个要求,直接按照安葬父亲的礼仪,把这具遗骨葬在自己的驻地池州,也算是给了这起悬案一个交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