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中國家長一直以來的希望。每當別人家的孩子很優秀時,很多家長都會說:瞧瞧人家!

優秀的孩子自然會被衆多家長立爲榜樣,而有一個女孩,她曾經成了大半個中國父母眼中的“模範學生”。

她就是哈佛女孩劉亦婷。

1999年,劉亦婷用非常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美國哈佛大學,並且獲得了全額的獎學金免費入學,要知道,這在那個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

所以劉亦婷被哈佛錄取的消息一放出,很多人都稱劉亦婷稱爲“哈佛女孩”。她的學習事蹟被寫成了一本書:《哈佛女孩劉亦婷》,引來了無數家長的捧場,這本書就成了大學的敲門磚。

在受到如此多的關注後,劉亦婷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自己在進入哈佛後會努力學習,未來報效祖國。

此番言論一出,大家都感嘆,這孩子不僅智商高還懂得回報祖國,真的是優秀。

然而,這句話現在聽起來是多麼嘲諷。因爲劉亦婷不僅沒有回國,反而嫁給了美國人,入了美國國籍。

如今她成了一名律師,工作內容主要是負責離婚官司,並沒有取得很大的成就。並且她先後創辦兩家公司接連破產,現在是推銷美國房產和基金投資的中介。

原本是多少人期待的天之驕子,如今已經泯然衆人。

我們不知道劉亦婷在國外發生了什麼,讓原本懷着報國信念的她毅然決然地拋棄了自己的祖國。

也許是國外的生活太美好,也許是福利,也許文化等等,但是結果帶來的都是祖國辛辛苦苦培養的人才投入到了外國的懷抱。

從個人角度,一個人的行爲總是在追求自我的利益最大化,而國外一些方面確實要優於國內,有些人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或是爲了事業等等,對於個人來說,這些選擇都是沒有錯的,他沒有觸犯任何法律,也不會受到懲罰。

但是從道德層面,從更高的角度出發,國家用這麼多資源培養出來的人才,卻白白“送給”了別的國家,這對於國家而言是極大的損失。

對於高材生選擇加入他國國籍的行爲,很多人都說這是“忘本”,不配做中國人。其實這就是一個自我利益和國家利益的取捨問題,你是選擇利己,還是選擇爲國家作貢獻。

很多人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認爲當然是以國家爲重,然而當自己陷入這樣的選擇中,是否能真的做到毫不動搖,恐怕並不是那麼容易。

我們無法替別人做出選擇,也沒有資格批判別人的選擇,想要改變這一局面,不僅是愛國情懷的問題,更多的是中國如何留下這些人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