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05年,日、俄签署了《朴次茅斯条约》,沙皇俄国除向日本转让其在中国东北的全部利益外,还将整个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永远让与日本”。1905年,日、俄签署了《朴次茅斯条约》,沙皇俄国除向日本转让其在中国东北的全部利益外,还将整个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永远让与日本”。

日本继中日甲午战争后,通过同中国的战争获取了巨大的利益。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这是日本继中日甲午战争后倾全国之力进行的又一次豪赌。命运之神再一次眷顾了这个赌徒,俄军惨败。1905年,日、俄签署了《朴次茅斯条约》,沙皇俄国除向日本转让其在中国东北的全部利益外,还将整个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永远让与日本”。
p
其实细究起来,无论是俄罗斯人的理直气壮,还是日本人的伤心欲绝,从旁观者的角度看上去都有点做作和矫情。至少,他们的腰杆都不是那么硬。因为对于他们二者来说,千岛群岛作为其领土的时间都显得太短,短得让这两位“母亲”还来不及温热自己的胸膛,来将这个“游子”揽入怀中。br/
绵延1300多公里的千岛群岛像一串珠链,散落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和日本北海道之间。它更像一个门闩,横亘在鄂霍次克海通向太平洋的要道上。群岛上火山遍布,气候严酷,居民稀少。岛上主要居民是阿伊努人,也是日本官方承认的唯一少数民族。全盛时期,阿伊努人遍布从库页岛到北海道的辽阔地域。但近代以来在沙皇俄国和日本的双重打压下,阿伊努人处于不断消亡中,目前已不足两万,且多数放弃了渔猎的生活习惯和旧有的语言文化。
p
在千岛群岛贫瘠荒芜的外表下,是极为丰富的矿产、渔业和森林资源。群岛所处的位置更是重于千钧:无论对于俄罗斯还是日本,它可能是一个前出的门户、一道可靠的屏障,也可能是一把顶在胸口的匕首、一根套在咽喉的绞索。br/
1794年,38个沙皇俄国的流放犯和20名猎手来到了千岛群岛中的一座重要岛屿——得抚岛。
看上去这件事似乎没什么大不了事实上,从1711年开始,一支支沙俄政府的探险队和考察队就开始在勘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进行“探险”和“考察”了。再往前追溯,自从国势方盛的清政府在雅克萨用武力阻住了俄国“开拓者”南下的脚步,俄国人就早早把眼光投向了太平洋沿岸和附近岛屿,并与同样关注和觊觎这片土地的日本人发生了最初的接触和利益碰撞。在极富远见和雄心的彼得大帝的命令下,沙俄政府于1705年就在彼得堡开办了日语学校。从那以后,个个操着一口自己都不甚了了、日本人也听不大明白的“日本话”的俄国探险家就在千岛群岛水域频频出没,并在一个个人烟稀少的岛屿上到处安插十字架。
p
可这次好像又与以往有些不同,这五六十个俄国人登岛后,就开始伐木、盖房子,和当地居民通商贸易,一副准备赖着不走的样子。br/
日本德川幕府的反应是有力的。数年后,官吏和士兵被派驻千岛群岛中最大、并与得抚岛隔海相望的择捉岛。1801年,官员又登上了得抚岛,向俄国移民进行了一番训谕。听得懂与否是次要的,日本官员此行的主要成绩是在得抚岛上立下了一块“天长地久大日本属岛”的牌子。
这是有记载的俄罗斯移民在千岛群岛首次定居,也是日本首次对群岛进行直接管辖。
p
在你争我夺数十年后(其中不乏几次小小的哥萨克和东洋武士的刀来剑往),双方于1855年签署日、俄《和亲海通好条约》。条约规定,“今后日本国和俄罗斯国的疆界应在择捉岛和得抚岛之间”。条约第一次明确把择捉、色丹、齿舞、国后四岛,就是俄罗斯所称的南千岛群岛,也是日本一直耿耿的“北方四岛”划给了日本。但俄、日间另一个至关重要的争端——库页岛(萨哈林岛)的问题没有解决。库页岛一争又是20年,在日、俄双方权衡各自利益后,同意采取领土交换的方式解决争端,即日本不再寻求库页岛南部的主权要求,沙皇俄国则将千岛群岛让给日本。1875年,基于上述意愿,双方在俄国首都强彼得堡签订了《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br/
p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这是日本继中日甲午战争后倾全国之力进行的又一次豪赌。命运之神再一次眷顾了这个赌徒,俄军惨败。1905年,日、俄签署了《朴次茅斯条约》,沙皇俄国除向日本转让其在中国东北的全部利益外,还将整个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永远让与日本”。br/
日本赢了。这次胜利使得日本更加疯狂,数十年后,日本舰队从南千岛群岛出发,盘弓射日,开启了一个更大的赌局。但这一次,日本几乎输得倾家荡产万劫不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