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倍受关注的宋史正剧《清平乐》终于落下了帷幕,尘埃落定,多少人还沉浸在福康公主一生的悲剧中无法自拔,其实公主的悲剧在冥冥之中早有注定,佛说万般皆有因果,这个因自然是仁宗亲手种下的,只不过这个苦果被他亲手喂给了自己唯一的女儿。

宋仁宗时期,这是史书所记载的北宋的一段太平盛世,在宋仁宗统治期间,四海升平,文人士子的才能得以被君主赏识,晏殊、范仲淹、欧阳修、韩琦等名士轮番上阵,在历史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这些的前提都离不开一位贤明的君主,王安石曾有言:“仁宗为君,仰畏天,俯畏人。”这句话可以说是仁宗一生执政的准则,身为君主,他执政如持杆,如履薄冰,平衡朝局各方势力,为了广开言路,他统治的时期,谏官的权力达到了最大化。宋朝有不杀言官的制度,又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谏官死谏的事情屡见不鲜,这便是宋仁宗造就的时代。

少年时代的仁宗,生母健在却不能见,终究是成为了心底永不可见光的耿耿于怀,生母逝去,这份愧疚终于是变成了内心深处对母家无法释怀的亏欠,这也是以后仁宗一心想把福康公主嫁给生母侄子的主要原因!由于自己对生母的愧疚,想要把有公主尊荣的女儿嫁到生母家,为母家添光,没想到生母家只是市井小民出身,恶毒的婆婆,还有只图公主这个尊荣的夫婿,让从小被仁宗亲自教养长大的福康公主和这个家庭格格不入,从此福康公主坠入了万丈深渊!

有人说,为什么仁宗可以护着嚣张跋扈的张贵妃,却不能成全最爱的福康公主的幸福呢?答案很明显,仁宗宠爱张贵妃,而张贵妃却是一个孤女,她没有强大的母家,朝臣严格把控张氏一族的升迁,剩下的只不过是君主对哪位妃子多些宠爱而已,朝臣自然不会对仁宗宠爱张贵妃发表多大意见。

而福康公主的婚事却没有那么简单了,作为仁宗唯一的女儿,公主的婚事一不小心就会打破帝王苦心经营的朝局平衡,这也是仁宗为何不把福康公主嫁给公主初恋曹评的主要原因!仁宗口口声声说曹评太过花心,不是公主良配,然而实际上,却是身为帝王的仁宗在皇后身上看到了自己最怕的先太后的影子,他怕后宫皇后的势力过于强大,所以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把唯一的女儿嫁给身为皇后侄子的曹评!

只是他为了掩盖自己的害怕而说是因为曹评过于花心,实在太让人失望。曹评若是花心大萝卜,又怎么会有后来扶着怀孕的妻子,彼此相爱的模样呢?想必当公主亲自看到曾经被自己的父亲说是花心的人,如今却是一副好丈夫好父亲的模样,心里苦楚会更多!

身为一位父亲,宋仁宗希望女儿有一位忠心不二的丈夫,生母家侄子自然成了最好的选择,同时也成全了自己对生母的愧疚,可是这样一场得到群臣称赞的婚事,却将自己生动的女儿打入了无间地狱,身为最受宠爱的皇家公主,天之骄女,却有一朝被逼夜扣宫门,打破了这个时代最严苛的规则,一石激起千层浪,将皇家公主的丑闻放到朝堂之上,最终也将仁宗和福康公主推到无可选择的绝境。

仁宗的执政理念,强势的台谏制度,使得仁宗无法像一个普通的父亲一样怜爱女儿,更不可能像一个有权有势的父亲一样,将女儿救出苦闷的婚姻。而仁宗最大的错误就是为了成全自己对生母家的愧疚之心,亲手把自己的女儿送入了这段让福康公主倍受煎熬的婚姻。他的一生,成为了天下人心中的仁君,却没有做成女儿心中的好父亲!

身为君主,这样一个多重身份下的人,顾全一面必然丢失另一面。仁宗为福康公主选的婚事,没有打破他维持的朝堂的平衡,没有给谏官反对的理由,甚至得到了群臣的称赞,也弥补了自己多年对生母的愧疚。他认为给福康公主选了天下最合适的婚姻,最合适公主的人,就会让女儿一生幸福,实际上,正是由于仁宗的这多方考量多方取舍,才造成了福康公主一生的悲剧。

所以说而造成福康公主悲剧一生的罪魁祸首是——生在帝王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