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邢秋成是目前天安门主席画像的绘制者,他就是当年10人之一,邢秋成对老师王国栋充满尊敬之情。从60年末期到王国栋退休前,天安门毛主席画像都是他的作品。


大家都知道,北京天安门悬挂着毛主席画像。资料显示,1949年2月12日,毛主席的画像第一次出现悬挂在天安门城门上,这天是北平和平解放后的第一个元宵节。第一幅毛主席画像出自北平艺专的师生们,他们抬来了连夜绘制了六尺宽、八尺长的主席肖像。

70年多年过去了,每年国庆节前夕,天安门上毛主席的画像都会更换一幅新的。如今大家看到的天安门毛主席画像,是1967年版本(即第八版),画像高6米、宽4.6米,加上框,总重量达1.5吨,是全亚洲最大的手绘领袖画像。这幅毛主席画像最开始的绘制者是王国栋,2019年去世,享年88岁。


用王国栋儿子的话就说,“父亲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王国栋,1931年出生于北京,家族早年经营砂锅居饭庄。国家实行公私合营后,王国栋把自己名下17套房产作为党费捐给了国家。王国栋早年在北京画像馆学习画炭像,由于刻苦钻研很快有了点名气,后被调入北京美术馆公司,专门从事领袖肖像绘制。

可能有人会疑问,现在技术如此先进,为何还用手绘呢?这因为过去用手绘,体现了对领袖的尊敬,此后最终得以坚持下来。从60年末期到王国栋退休前,天安门毛主席画像都是他的作品。即便退休后,王国栋的学生依旧根据他的风格继续手绘主席的画像。


王国栋非常低调,他淡泊名利,“我这一辈子就做了这么一件事”,成为他的名言。天安门毛主席的画像太重要了,手绘过程中对绘制者要求很高,这意味着压力非常大。1975年,承担领袖像绘制的原北京市美术公司决定特招一批学生,共10人。

这10个人全部由王国栋指导,王国栋将自己绘制主席画像的经验毫无保留教授给大家。邢秋成是目前天安门主席画像的绘制者,他就是当年10人之一,邢秋成对老师王国栋充满尊敬之情。邢秋成说:


“我往往会围在他的周边,一言不发,观察老师画像的每一步,体会老师对每一个细节的塑造和处理。每年这个时间段,我们这个组是最忙的,大家在一起工作,边学习边体验,互相交流,老师会在绘画之余给我们做指导,手把手地教,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成长很快,虽然很辛苦,但很有成就感。”

王国栋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他多次告诉大家,“一个好的画师并不是仅靠手里的照片作画,每一幅像都是一次创作,要用心去创作。”在王国栋次子王忆锋心目中,父亲非常严格,精准地绘制毛主席画像是他一生的追求。王国栋到晚年还居住在小平房里,每当提到或看到毛主席画像的事情,王国栋就非常兴奋。

参考资料:《天安门主席画像的背后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