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欧阳修

众所周知,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中,传统节日虽然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但仍然是历代文人墨客经久不衰的吟咏主题。尽管上巳节并不像春节、重阳等节日传承至今为人所熟知,但从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探寻到一丝痕迹,以窥视上巳节这个古老节日的时代风采。

上巳节这个古老的节日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这个节日活动实乃是以女性民俗为中心的节庆活动。然而,自汉朝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变迁,以女性活动为主体的节庆活动,其活动空间逐渐变得狭窄。直至唐宋时期,上巳节已然成了文人墨客踏青赏春、娱乐宴游的活动庆典。

说起踏青赏春,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在我国居然还有专门的传统节日?

事实上,上巳节就是这样的一个传统节日,只是在传承演变过程中,逐渐成了“踏春赏春”的代名词。

一、上巳节

前面说过,上巳节这个传统节日在先秦时期已经有了。当时这个节日存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水中清洗,以便袚除灾难、疾病等不祥之气。咋一看这个节日似乎很是庄严肃穆,但其实,在这个传统节日一出现的时候,其中便带着一点娱乐的氛围。

《后汉书·礼仪志》上明确记载,说的是在上巳节,官员百姓俱在水边清洁,以洗涤身上所有的污垢和疾病不祥。尽管从这其中可以窥视到上巳节的节日性质,但我们从《诗经·溱洧》中的一些描述可以得知,在上巳节还有一些青年男女会趁机结伴游玩、谈情说爱,并且还会互赠芍药以作定情之物。

由此可见,虽然在先秦时期,上巳节还是一种袚褉祭日,但同时也已经有向游宴节日转变的苗头了。不过,有很多人可能会奇怪,古代封建社会礼制是非常严苛的,尤其是男女方面的接触和交流,完全不能跟现在相比。

既然这样,那在上巳节这个传统节日中,男女一起结伴游玩,互表心曲,甚至直接“结合”的情况不违背封建礼教吗?

这个说起来,可能跟大家想象的有点不同,在先秦时期的上巳节,男女之间结伴而游,并非是什么“大事”。

二、于礼相合

前面说过,上巳节这样的节庆活动,并非如大家所想的那样,看不到女子的身影。反而因先秦时期对女子防闲的程度并不严格的缘故,节日活动上未婚女子还是极多的。换句话说,先秦时期未婚男女之间的接触和交流,还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原始氏族的遗风,并未如同后世那样被封建礼教彻底隔离。

另外一点,在先秦时期人们将男女结合、生育繁衍的事情看的极为庄重。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于礼不合的事情。譬如,《周易·系辞下》中有“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之说,可见当时人们认为男女结合是一种庄严、纯洁的神圣之事。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时的天子才会在仲春之月的上巳节亲自前往祭祀高煤神,以求子孙繁盛,世代昌盛。同时,他还下令让天下未婚百姓“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也就是说,在上巳节这个节日活动之中,未婚男女若是一同结伴而游,秘密幽会的话,是不会被禁止的。如果不参加这样的活动,不遵行天子的命令,还会受到处罚。如此这般上令下行,再加上原始氏族遗风的影响,使得这个时期的未婚男女在接触和交流方面极为自由,其婚姻自主性也同样自由。

因此,青年男女在上巳节的节日活动之中,一同结伴游玩,甚至直接在野外幽会、“结合”的行为,在当时那个时代是极为正常的。在那个时代,未婚男女之间的隔离相对宽松,跟大家想象中封建社会礼法严苛的情况有所不同。所以说,先秦时期未婚男女在野外热情、奔放的行为并未“于礼不合”,反而因整个时代“生育观”的影响,还会受到国家的鼓励。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么先秦时期的未婚男女真的就如同现在社会一样“自由恋爱”了吗?

事实上,先秦时期也并非大家所想的那样,未婚男女能够完全“自由恋爱”,它是有时间限制的。

三、时间限制

先秦时期,因原始氏族遗风和礼教初兴的缘故,未婚男女之间的交流和恋爱相对自由。这一点无论是《诗经·国风》还是《周礼》中都有所体现。然而,尽管未婚男女之间的防闲相对宽松,可以自由恋爱,甚至天子也下令鼓励,但其实它还是有着一定限制的。

纵观所有文献资料来看,未婚男女能够自由结伴游玩,能够如愿在野外幽会互诉衷肠,其实是有时间限制的,这个时间限制就是“仲春之月”。

因为当时人们认为仲春之月所产生的天地阳气有助于男女之情催发,对繁衍人口、国家兴旺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这也是天子下令,光明正大鼓励男女“奔者不禁”的缘故。

因此,先秦时期未婚男女能够自由恋爱并结合的时间限制就是在仲春之月。而仲春之月这个时间期限则是农耕初始的二月到上巳节三月三期间的这段时间。换句话说,尽管先秦时期未婚男女之防并不如后世严苛,也没有“男女授受不亲”的说法,但仍然不能跟现在的男女自由恋爱相比。

尽管如此,在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众多传统节日的习俗,唯独上巳节能够让人“眼前一亮”。不过可惜的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经历袚褉求吉、流水宴饮、曲水流觞等活动演变,直至宋朝时期,上巳节已然没落消失。

那么,上巳节是如何没落消失的呢?

其实,说是彻底消失,不如说是与其他节日合为一体了。

四、没落与合并

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上巳节,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之后,在唐宋时期已经彻底变成了青年男女、文武百官共同踏春赏春、娱乐宴游的盛况。唐德宗时期,天子曾明确下令,将正月三十、三月三日和九月九日定位为国家三大节日,并且命令文武百官各自选择景点追赏为乐,其中三月三日正是上巳节。

然而到了宋代以后,因为上巳节跟寒食节和清明节时间距离较近的缘故,人们经常把三个节日合在一起来过,上巳节这个节日就逐渐消失了。而上巳节的踏青赏春娱乐等活动,则慢慢的融入到了清明节之中。

到了明清时期,上巳节基本上已经彻底没落了。偶尔有些文人墨客会约上几个好友,在上巳节这一天踏春游玩,但多半也是体验一下上巳节的旧日遗风。并无以前那般热闹非凡的盛况情景。

时至今日,上巳节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已经彻底不见踪迹,就连上巳节这个节日名称也鲜为人知。尽管颇为遗憾,但一想如今社会发展变迁,人们早已不同古代那样受礼教束缚,便也释然了。

结语:

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曾经在扬州举办过令后世文人津津乐道的“红桥修禊”活动。活动内容其实主要就是文人墨客之间吟诗作对、凭栏吊古。

现如今,人们想要踏春游玩,则随时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是单独一人游玩,或是成群结队游玩。因此,倒也不必一直怀念旧日遗风。

参考资料《礼记》《诗经》《后汉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