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益州之战是刘备一生中极其重要的一役,这一战刘备和刘璋“同室操戈”,在关键时刻东州人卖主求荣,直接导致刘璋失败、刘备入主益州。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益州之战,首先我们要看两个问题:刘备和刘璋算不算同室操戈。

益州之战是刘备一生中极其重要的一役,这一战刘备和刘璋“同室操戈”,在关键时刻东州人卖主求荣,直接导致刘璋失败、刘备入主益州。很多人拿这一件事来批判刘备,认为刘备只是假仁义,实则阴险狡诈。刘备和刘璋算是“同室操戈”吗?如果是同室操戈,那东州人为何卖主求荣?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益州之战,首先我们要看两个问题:刘备和刘璋算不算同室操戈?东州人为何卖主求荣?

刘备和刘璋是不是“同室操戈”?

记者:请问一下,您和刘璋是不是出自同宗?

刘备:我和刘璋确实都属于“汉室宗亲”,这一点没什么疑问。

记者:那您为什么还要讨伐刘璋,这是不是“同室操戈”?

刘备:算是吧,但是我并不认为有什么问题,昔日武王伐纣难道就不是仁义之战?(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

记者:那我想问问,您为什么讨伐刘璋?

刘备:这家伙身为汉室宗亲,却不为汉室着想,反而谄媚曹贼。我身为刘皇叔,秉承天子诏,当铲除汉贼,匡扶汉室。而且这小子还拿我当枪使,让我去打张鲁。我且问你,我孤军深入攻打张鲁,一旦我失败了或者两败俱伤,那他会不会攻打我和我的荆州?

根据本台记者报道:刘备和刘璋确实属于“同室操戈”,两个人都是汉室宗亲,只不过思想理念有分歧。刘璋持偏安一隅的思想,对外谄媚曹操,对内拉拢益州豪强,完全一副土皇帝的样子。而刘备上承汉献帝的“衣带诏”,名正言顺的讨伐汉贼。

对于此战是否仁义,这一点各界人士都有不同的看法。刘备攻取涪城后大宴将士,期间庞统就认为此次作战并不仁义,但是刘备拿武王伐纣的故事驳斥庞统,最后庞统认为“君臣俱失”,也就是两者都有不当的地方。

对于刘璋来说,刘备背信弃义,确实不仁义。但是当时的社会和现在的社会不一样,刘璋说穿了不过是一个割据的军阀,而且对外谄媚曹操,就凭这一点刘备完全有理由讨伐刘璋,仅凭这一点无法定义刘备是“伪君子”。

东州人为什么卖主求荣?

记者:请问一下,你们为什么叫东州人?

东州人:其实我们是南阳人,当年刘焉入蜀的时候我们跟着他一起入蜀,成了他的“东州兵”。

记者:请问一下,你们为什么卖主求荣?

东州人:不算卖主求荣吧,刘家卸磨杀驴,当年刘焉靠我们安稳他在益州的统治,现在刘璋为了拉拢益州,竟然对我们下手,你说气不气?

记者:请问一下,您真的是卸磨杀驴吗?

刘璋:这群人居功自傲,经常欺负益州人,多次违背法律,益州人对我很不满意,你说我能不管吗?(东州人侵暴旧民,璋不能禁,政令多阙,益州颇怨)

根据本台记者报道:东州人追随刘焉入蜀,并且成了刘焉巩固统治的重要军队。但是刘焉死后,功勋元老倚老卖老,经常逾越法制,颇不得民心,刘璋的整治不无道理。但是这群元老习惯了特权,一看刘璋不给他们特权了就开始倒戈,试图通过追随刘备再次获得特权。事实上东州人卖主求荣还是取得了一定的特权,刘备入蜀之后东州人的身份也变得高贵起来,但是后期也被荆州人打压下去了。

东洲人的代表人物为:法正、董和、李严、刘巴、董允、吴懿等人,这些东州人在益州还是有很大的权力,他们的倒戈直接左右了战局发展,刘备攻取益州的难度小了很多。

益州之战的主要内容

公元194年,盘踞在汉中郡的张鲁脱离刘璋的统治,之后刘璋多次讨伐都没能收回汉中。公元211年曹操意图攻打汉中,刘璋担心曹操攻取汉中之后会威胁到自身统治,所以听从了张松的馊主意,请刘备来对付张鲁。前有刘表让刘备驻军新野以御曹,今有刘璋让刘备进驻汉中以御曹,两者手段如出一辙。

如图所示,刘备只占据了荆州的南部地区,荆州北部地区南阳等郡被曹操占领,长江沿岸的南郡、江夏郡被东吴占领,这个布局对刘备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东吴独占长江天险,随时都有可能武力勒索刘备,甚至提出一系列不平等的政治交换。

刘备对益州垂涎三尺,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也提及到了益州的重要性,此时刘璋送羊入虎口,刘备岂能错失良机。更别说益州掌门人邀请刘备带兵入蜀,益州二号人物法正力劝刘备攻取益州。

刘备让诸葛亮、关羽镇守荆州,自己率数万步兵入蜀,与刘璋会师。张松、法正、庞统等人都劝刘备趁机刺杀刘璋,但是刘备没有同意。你看看,张松和法正两个反骨仔更积极杀刘璋,说刘备攻涪陵不仁义的庞统也劝刘备杀刘璋,但刘备自始至终都念及同宗之情,始终没杀刘璋。

刘璋把白水军交付给刘备,但是实际军权还是在白水督杨怀手里,只是听从刘备指挥而已。同时给刘备大量的粮草,让刘备开赴葭萌关,并且准备讨伐张鲁。

刘备哪有那么好糊弄,你给个仨瓜俩枣就想让我替你卖命,哪有那么简单。刘备在葭萌关大肆收买人心,为收取益州造势。

公元212年,曹操南征孙权,刘备以此为借口向刘璋索要一万兵马。刘璋也不好糊弄啊,我给你那么多粮草都没听个响声,你一直不攻打张鲁这是不是想养寇自重?于是折个中,给了刘备四千人马,刘备一看这情况就收拾铺盖准备走人。但是张松力劝刘备留下。也是,张松这个内奸迟早会被发现,他才是最担心刘备回荆州的人。

张松的哥哥张肃发现张松有不轨行为,所以连夜举报了张松,刘璋发觉到刘备的真实意图,立刻下令守关将领不再与刘备共享军情。刘备意识到此番不成那么日后刘璋必定会格外警惕,于是火速杀了白水督,控制了白水军,之后攻占涪城建立攻取益州的根据地。刘璋派吴懿等人开赴涪城阻击刘备,两者开始正式刀兵相向。

刘备孤军深入,作战难度非常大,而且后勤补给十分困难,只能就地取材。刘璋下属郑度提议迁走涪城地区的百姓,让刘备一粒粮食都得不到。这一坚壁清野的建议非常好,但可惜的是刘璋并没采纳。刘璋过分高估了他的能力以及他下属的忠诚度,他觉得吴懿能阻击敌人,但是没想到吴懿投降了。之后刘璋又派李严去守绵竹,但李严也相继投降刘备。李严和吴懿的投降壮大了刘备的队伍,情势越来越不秒。

之后刘备调荆州军攻打益州,诸葛亮、张飞、赵云率领大军沿长江北上攻打巴东郡。刘璋的大军正在涪城和刘备对峙,根本就无力分兵去阻击诸葛亮,就这样诸葛亮陆续攻克巴东郡、巴郡,开始与刘备会师。

长久以来大家都认为成都是非常难攻的,这是一个军事误解,成都并不难攻,只要你突破了秦岭防线、大巴山方向,整个四川平原无险可守,成都唾手可得。自诸葛亮偏师攻入益州之后刘璋的负隅顽抗就没有意义了,大势已去。刘璋不能及时掐灭刘备的苗头,以至于让刘备的战火越烧越旺。而东州人卖主求荣,陆续投降刘备,直接扭转战局。

之后刘备围困雒城,这是攻占成都最后一个阻碍,刘璋虽然想要坚守,但是他根本没有能力守雒城,刘备就算围而不击也能使雒城崩溃。因为刘璋根本就没有勤王之师,一旦被包围,那就只能坐吃山空。雒城被围一年,然后被攻破,之后刘备包围成都,并且招降马超。简雍认为成都存粮可供大军食用一年,但是刘璋认为没什么意义,坚守只能让百姓更苦,所以选择开城投降。后续刘备把刘璋安置到公安,初步完成了《隆中对》中提及的“跨有荆、益”目标,建立起稳定的根据地,三分天下的格局正式确定。

益州之战的总结

益州之战谈不上正义不正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刘璋眼里,你刘备就是个抢地盘的。但是在刘备眼里,这不算“同室操戈”,更别说我还上承天子旨意。总之这事要看你是什么角度看,你觉得他是强盗,他就是强盗。但是你觉得他是刘皇叔,那他就是刘皇叔。

刘璋最大的问题就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在乱世中好人是生活不下去的,他坐拥天府之国但是却无力守住益州。当然了,东州人卖主求荣也是一大问题,这群人大大资助了刘备,刘备能取胜,这群人绝对厥功至伟。

益州之战的直接影响就是刘备地跨荆益,三分天下的格局正式确定。但是潜在影响就是东州人的安排问题,东州人能背叛刘璋就能背叛刘备,现在怎么处置他们?重用?这群人什么样子刘备又不是不知道,一群不法分子,居功自傲的人,重用他们不怕重蹈刘璋覆辙吗?

刘备在这一点上一直重用荆州人,就是希望用荆州人压制东州人,然后更好的统治益州。荆州被偷袭之后刘备迅速发起反击,大举攻打东吴,为什么?就是因为刘备的主要依赖是荆州,他在荆州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是遏制益州和东州人的重要势力。不过那都是后话了,刘备现在可是巅峰时刻,他与曹操会猎汉中,发起了“汉中之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