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麼作爲一個父親,除了給予女兒物質上的安排外,就是希望她能像在宮裏一樣,自由自在不受欺負地繼續她的公主生活,那麼李瑋的相貌和性格在皇帝眼裏就屬於那種比較“安全”的,不會拈花惹草,也不會招蜂引蝶,李瑋本人也是比較有才華的一個人,而且還是皇帝的外家,有這麼一層親戚關係在裏面,再加上皇家對李家的施恩,仁宗皇帝想當然的認爲公主會幸福安穩的過完一生。苗貴妃只有福康公主這麼一個活着的孩子,爲了她甚至試圖毒殺李瑋,並給仁宗皇帝吹枕頭風,想讓仁宗賜死李瑋,這麼一個疼愛孩子的母親,最後爲什麼沒有及時得到公主被虐的消息呢。

仁宗皇帝子嗣不豐,年近而立之年纔有了第一位公主出生,福康公主也就是電視劇《清平樂》中的趙徽柔,非常得仁宗皇帝的寵愛。她是宋朝第一個有冊封禮的公主,從出生開始,待遇堪比皇太子。《宋史·列傳·公主》中給她的評價是“警慧”、“純孝”,但就是這樣一個大宋最受寵的公主卻因一紙賜婚,承受了從天堂到地獄的逆轉,年僅三十三歲就悽慘死去。

因小說《孤城閉》的暢讀和電視劇《清平樂》的熱播,趙徽柔也成了讀者和觀衆的關注熱點,善良的人們爲公主的悲慘遭遇唏噓不已,“公主粉”們無比地痛恨着讓公主遭受不幸的李瑋、李瑋母親、宋仁宗及一干大臣們,甚至連疼愛她的曹皇后和生母苗貴妃也受到遷怒。

那麼歷史上,福康公主的悲慘遭遇到底誰是誰非呢?細扒史料,會發現歷史比小說和電視劇更加精彩。很多人都有錯,但是最終造成福康公主悲慘死去的人,是我們都沒想到的。

宋仁宗之錯

福康公主的 不幸,是從她下降給一個她不愛也看不上的駙馬開始的。李瑋也是仁宗皇帝千挑萬選的駙馬,史書中評價李瑋“貌陋性樸”,那麼這樣一個其貌不揚,性格溫吞的男子,是如何在十三歲時,就被皇帝所看中的呢?

仁宗皇帝作爲一個封建社會的男人來說,他很清楚很多男人的劣根性,女子嫁人後有諸多的不易。那麼作爲一個父親,除了給予女兒物質上的安排外,就是希望她能像在宮裏一樣,自由自在不受欺負地繼續她的公主生活,那麼李瑋的相貌和性格在皇帝眼裏就屬於那種比較“安全”的,不會拈花惹草,也不會招蜂引蝶,李瑋本人也是比較有才華的一個人,而且還是皇帝的外家,有這麼一層親戚關係在裏面,再加上皇家對李家的施恩,仁宗皇帝想當然的認爲公主會幸福安穩的過完一生。

《宋史·列傳·公主》中說:“帝念章懿太后不及享天下養,故擇其兄子李瑋使尚主。”

也就是說仁宗皇帝是因爲生母李宸妃活着的時候,沒有享受到作爲皇帝生母的尊榮,所以作爲補償,把公主下嫁到李家,以提升李家的地位。如果仁宗皇帝只是基於這個目的,那麼李家不是隻有李瑋這一個選擇。李瑋的哥哥李璋就有十多個孩子,和公主年齡適配的也不是沒有,而李瑋是李宸妃兄長李用和的次子,也就是仁宗皇帝的表弟,公主的表舅,那麼讓仁宗皇帝寧願亂了輩分也要選他,說明他的確有可取之處。

說到這裏,似乎仁宗皇帝沒有做錯什麼,但是他錯就錯在自始自終把公主當成只會享受寵愛的小女子。首先在選婿的問題上,他首先考慮的是找個接班人,繼續自己對公主的寵愛,從而忽視了女兒自己的感受。後來當得知女兒受委屈時,又妥協與朝廷士大夫們,擔心自己不再人世時,沒人可以護住她,希望她繼續。

福康公主之錯

福康公主是含着金湯勺出生的仁宗長女,從小耳濡目染的都是皇朝精英,內有仁宗和曹皇后那樣的頂尖人物,外有大儒教導。就連伺候的宮女內侍,也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仁宗時期,又是個衆星拱月的朝廷,晏殊、范仲淹、歐陽修、蘇洵、司馬光、曾鞏、周敦頤、包拯等人,隨便拎一個出來都是名動天下的人物。福康公主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眼界和學識都是不凡的。

這樣一個被富養嬌養出來的天之驕女,沒能接受皇帝父親的一片苦心,她會做公主卻不會做妻子,她會使用特權卻沒學會生存,她有才華卻沒有學會解決挫折,她有男兒的見識卻沒有男兒的手段。以至於從最初的接受這場婚姻到婚姻受挫,她都只有皇宮和公主府這兩個去處。

當宋仁宗駕崩後,宋英宗趙曙繼位,英宗的公主佔用了福康公主的宮殿,再加上英宗對福康公主的不喜,皇宮也回不去了,最後的悲劇結局也是無法避免的。

李家之錯

俗話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那是因爲她們是特權階級,看中誰只需皇帝指婚就好。但是對於大臣們來說,大多數人家是不希望尚公主的,公主有自己的府邸,駙馬及家人和公主之間仍是執君臣之禮,這哪是娶媳婦,這就是擡回一尊菩薩來供着。

李宸妃兄長李用和在劉太后執政期間,雖然官職不大,但是仍勤勤懇懇,從基層一路做起,快退休時已經做到彰信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景靈宮使,死的時候獲贈太師、中書令、隴西郡王。李瑋兄長李璋在仁宗朝時爲天平軍節度觀察留後,李珣在仁宗朝時任通事舍人。李瑋本人也是很有才華之人,他擅畫,但是畫完就扔掉,不讓人知。

《宣和畫譜》中記載:“瑋善作水墨畫,時時寓興則寫,興輒棄去,不欲人聞知,以是傳於世者絶少,士大夫亦不知瑋之能也。平生喜吟詩,才思敏妙,又能章草、飛白、散隸,皆爲仁祖所知。”

李家一向低調,據說李用和任刺史時,按規定得到的賞賜都可以留着私用,但是他都把它們拿出來充着軍費。李家在京城時,沒有自己的私宅,租用官舍,並推辭了仁宗給他們安排的大園子,李家“小心靜默,推遠權勢”。在公主“夜叩宮門”事件後,李璋很聰明的提出,李家願意公主合離回宮。電視劇中李瑋母親也只是劇情的需要而被明顯醜化。

所以李家既非落魄人家,又非喜歡專營人家,一定要尚一位公主來提攜,但是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推辭不掉,只能接受這位皇朝最受寵公主。齊大非偶,雙方的差距造就了一對怨偶,李家錯就錯在沒有生出一位像劇中的曹評那樣好面貌的子弟,也沒有培養的出能像歐陽修那樣驚才絕絕的人物,也沒有及早送一位子弟進宮陪伴,能像梁懷吉和公主那樣,青梅竹馬,如影隨形。但是很多人都認爲是李家虐待公主致死的。

王安石的《熙寧奏對日錄》中記載:“瑋都不恤長主,衣服飲食藥物至於呼醫,亦多作阻隔,長主衣衾乃至有蟣蝨,至自取炭生火,炭灹傷面。”

說的是福康公主死後,宋神宗來到公主府,看到公主府沒人伺候,的衣服被子都長了蝨子,因爲要自己燒水,臉也被炭火燙傷。

這裏只記載了公主死前的慘狀,但是並沒有談及是李家所爲。從時間上推斷,公主死的時候,李瑋被貶在外,而公主一直生活在公主府內,這裏是她的天下,下人們也都不是李家所能夠收買和支使的,即使收買一二,也做不到公主要親自生火,衣服無人洗的地步。再加上李家一向低調謹慎,駙馬和公主之間最多就是不聞不問,虐待公主對李家並沒有多少好處,反而會激起仁宗朝一些舊臣的反感。

還有一件事就是史書記載李瑋母親對公主的公然監視,這點也是很奇怪,理由同上,李母如何才能在公主府內,越過重重下人,近身監視公主?

大臣之錯

公主未出嫁前,養在深宮,皇帝如何寵愛自己的女兒,那是家事,沒出什麼大亂子,大臣們都不會說什麼。但是公主出嫁了,那就是臣妻,公主的“夜叩宮門”事件導致婚姻醜聞天下皆知,以司馬光爲首的大臣們當然不會放這個過斥責公主的機會,並不同意公主要求和駙馬合離的行爲,合離成功了,豈不是說公主無錯。

後來還跳出來一位精通周易的大臣,名叫龔鼎臣,他給公主和駙馬卜了一卦,說他們夫婦將來會和好幸福的,仁宗皇帝當然願意相信這個美好的預言,就這樣斷了公主合離的路。

曹皇后苗貴妃之錯

福康公主去世的時候,曹皇后和苗貴妃都還活的好好的,在英宗趙曙在位期間,曹皇后還曾一度垂簾聽政。她們但凡多過問關心一下公主的生活,雖然不能讓他們夫婦和好,但不至於公主最後被虐待至此。

苗貴妃只有福康公主這麼一個活着的孩子,爲了她甚至試圖毒殺李瑋,並給仁宗皇帝吹枕頭風,想讓仁宗賜死李瑋,這麼一個疼愛孩子的母親,最後爲什麼沒有及時得到公主被虐的消息呢?是不是很奇怪,看了下面這段就清楚了。

英宗神宗之錯

前面講了那麼多人是造成了福康公主的悲慘結局,那些人加起來不及英宗神宗兩父子在公主被虐這件事情上的過錯大。

趙忠實也就是英宗皇帝,他的父親趙允讓就曾是仁宗皇帝的“備胎”,到了趙忠實這裏,有三進三出地繼續做皇家的“備胎”,而而宋神宗人生的前十五年就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中成長的,一家三代的怨氣可想而知。在英宗掌權後,就驅趕仁宗的那些公主們出宮,騰出地方來安置自己的公主們,福康公主也徹底的回不了皇宮。《續資治通鑑長編》中記載:“先帝諸公主,陛下易其所居,以安己女,此知者尤甚動心,亦未嘗聞陛下略加恩煦?”

宮內,英宗與曹皇后不和,甚至直言“太后待我無恩”,宮外,擁立英宗的丞相韓琦把持着朝政,居於深宮內的曹皇后和苗貴妃們的日子可想而知,也就無暇關心宮外的福康公主了。

神宗繼位後,也再次削減了福康公主的特權,曾經備受恩寵的福康公主成了昨日黃花,在那種情況下,被皇帝不喜的公主被虐待,都不需要有人吩咐。最後公主慘死,一向謹慎的李家還要被推出來背鍋,李瑋因“奉主無狀”而被貶出京。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李家兩代都是仁宗朝舊臣,屬於被打壓的對象。李家如果想掩蓋公主被自家虐待的證據,只消一把火燒乾淨就好,之前公主就放火燒過自己的宅邸,都不用找藉口。公主在死之前還爲李瑋過繼的兒子請官,這一點也足以說明公主和李家之間沒有深仇大恨,這麼多年只是過着相安無事的生活罷了。

結語

很多人在公主短暫的一生中都或多或少的擔一些責任,歷史不像影視劇情那麼簡單,公主的悲劇是她個人的悲劇,也是歷史的悲劇,她承受的無奈,是生活在那個歷史時期所有女子的無奈,是即使貴爲皇朝最受寵的公主也逃不開的。

《清平樂》中曹皇后的顯赫家族 出過曹操、曹國舅、曹雪芹

《清平樂》中帝后所寫書法 是不是真的飛白體 看晏殊如是說

來看看宋朝9位后妃組團垂簾聽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