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之就是曹操借刘备之手,杀了吕布。其一,吕布是一方诸侯,曹操想杀吕布,但是又碍于吕布的身份,于是故意将难题抛给刘备,而寄于曹操帐下的刘备,这么多年江湖不是白混的,自然深谙曹操的心思,但是寄人篱下,没有办法,于是就力劝曹操斩杀吕布,然后吕布就死了,刘备背上了杀死吕布的恶名。

刘备,字玄德,汉末豪杰也。拜《三国演义》所赐,刘备除了仁义、哭泣和屡败屡战的勇气之外,似乎一无是处,能成大事,似乎全靠身边的一帮非凡人才给强行抬起来的,得关张之前,刘备就是个有学问的乡野村夫;得徐庶之前,刘备集团惶惶仿佛丧家之犬;得孔明之前,刘备集团迷惘仿佛瞎子走路。

刘备爱哭,在整个《三国演义》中从第一次在河北与赵云分别,到最后一次梦见关羽和张飞,前前后后总共出现了三十五次之多。

刘备之哭

蜀汉

然而刘备真的就是一个妇人之仁的仁义君子的形象吗?不然也,能在乱世立命,并建国称帝,只是靠仁义,必然是不能够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将刘备与曹操并列为英雄,足见刘备的形象,应属于一个乱世英雄豪杰、颇有雄才伟略、颇有军事才能、颇为贤明、目光长远的一代开国帝王也。

那有哪些证据和佐证能证明刘备并非是一个假仁假义的仁义伪君子形象,而是能在乱世抓住机遇、果断果决的一位乱世豪杰呢?

1、夺徐州

刘备先后两次入主徐州,第一次,是从陶谦手中接管;第二次是反叛曹操,杀徐州刺史车胄,这里主要讲第一次入主徐州。

陶谦其人,有一定的行政才能,给朝廷做个官,治理一郡之地是没什么问题。可是在群雄并起需要以武力掰手腕的汉末时代,陶谦算不上什么人物,也不是演义中所描述的仁义长者的形象。相反其识人用人都有很大缺陷,亲小人、远贤臣,用笮融这样的白眼狼。刘备对于陶谦有雪中送炭之恩,却被陶谦安排镇守小沛,小沛乃是豫州之地,被徐州的陶谦占领,实乃徐州的北大门,和最前线。

而刘备事陶谦,无疑是看清了暗弱的陶谦手中的徐州,蛰伏待机,替陶谦镇守前沿阵地。

要知道刘备可是脱离同学公孙瓒,投奔的陶谦。在寻常人眼中,肯定是跟着兵强马壮、虎步河北且颇有豪气的当时北方第一大诸侯公孙瓒混,更有前途。作为同学情谊,刘备在公孙瓒手下平步青云是没什么问题的,而且公孙瓒确实对刘备不错,刘备因功任平原国相。汉代郡国同级,国相可是与郡守平级的大官(当时孔融就是北海相)。

而脱离公孙瓒,首先刘备就不算仁义,因为刘备是在公孙瓒手下长成羽翼的。而投奔陶谦,至少说明,刘备是想当老大的,不然放弃平原相,而替陶谦镇守小沛,显然,其目的不在此,因为刘备看到,在颇有才干的公孙瓒手下,他永无出头之日,而天下各大势力中,就徐州较好谋取。

首先,陶谦暗弱年迈,并无成为群雄的可能;然后,徐州内部没有什么可以撑起大事的主儿;其三,陶谦的两个儿子都没有什么才干,陶谦之后必然后继无人;其四,只要刘备解徐州之危,必然能功高盖主,得到徐州百姓拥戴;最后,徐州外无精兵强将,内无军师谋臣,刘备很容易在陶谦治下的徐州发展势力。

果不其然,后来机会来了,陶谦病重,徐州后继无人,陶谦为了家族安全,只得将徐州交给了刘备,刘备顺理成章,就取得了一州之地,即使陶谦不给,凭借刘备收买的民心,夺取徐州,轻而易举。

刘备夺取徐州

刘备替陶谦镇守西北大门

2、吕布之死

吕布,汉末群雄之一,历史对于吕布评价往往是负面的,正如陈寿言吕布“轻狡反复,唯利是视”,但其实这些并不十分客观,汉末天下大乱,群雄皆为利。吕布实际上算得上一个性情直爽,不拘小节,而且在徐州颇得人心,不记仇,不爱与人计较,又无割地称王之野心,更重要的是吕布一生行事并无大恶,吕布真正的败亡原因,在于其优柔寡断、不辨忠奸。

按理说,这样一个人,罪不至死,再加上其诛杀董卓的历史功绩,怎样都不该死,真正仁义之人,都会选择留吕布一条性命。但是,吕布在下邳被擒,眼看就要投降曹操,刘备却在这时候,力劝曹操杀了吕布,这是为何?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详细分析一下。

曹操杀陈宫,杀高顺都没有问刘备,为什么偏偏杀吕布,就咨询了一下刘备的意见呢?

还有,悍将张辽,在下邳被破之后,选择投降曹操,曹操欣然接受了,且从后来的发展看,张辽的能力是强于吕布的,曹操能容张辽,为什么就不能容吕布呢?不说张辽,说张绣,张绣可是杀了曹操子侄,还有爱将典韦的,可以说是两人有血海深仇,可后来张绣第二次投降,曹操也欣然接受了,并厚待张绣。

曹操杀陈宫和高顺,以曹操的性格,就是忌恨,想杀就杀了。杀吕布时,却问刘备,只有两种可能:

其一,吕布是一方诸侯,曹操想杀吕布,但是又碍于吕布的身份,于是故意将难题抛给刘备,而寄于曹操帐下的刘备,这么多年江湖不是白混的,自然深谙曹操的心思,但是寄人篱下,没有办法,于是就力劝曹操斩杀吕布,然后吕布就死了,刘备背上了杀死吕布的恶名。

如果是这样,即使刘备不说吕布该死,曹操还会往下问,问乐进、李典、夏侯渊、夏侯惇等人,直到有人说出吕布该死,而刘备这么做,无非就是讨好曹操而已,解决吕布之后,曹操对刘备很不错,所以是有这种可能性的,主动替领导背锅,自然讨喜。总之就是曹操借刘备之手,杀了吕布。

其二,曹操不想杀吕布,想让手下的人替吕布求饶,好让自己有个台阶下,顺带就收降了吕布,一起成就大业。而刘备却力劝曹操杀死吕布,可能是出于害怕曹操得到吕布,或者是记恨与吕布的私仇。按理说,这时候曹操就会问手下其他人,直到吕布得救。

这里就要说到刘备这个人的厉害之处了。众所周知,曹操这个人,雄才大略,文能治世,武能安邦。但是却有一个坏毛病,那就是多疑。而刘备用董卓和丁原为例子,正好激发了曹操多疑的性格,然后刘备借曹操之手,杀了吕布。

结论就是,但是无论是那种可能,都能表明,刘备可不是什么真正的仁义君子,要知道吕布与刘备之间,虽然有很大矛盾,但吕布毕竟救过刘备。但是在利益面前,那些什么恩义仁慈,都是浮云。

仁慈只是表象

雄才更是真实

​3、刘琦之死

刘琦之死,是三国的一个不解之谜。本来好好的刘琦,在赤壁之战后第二年就暴亡,而刘备就趁势占据了荆州。

具体的记载就是,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向朝廷上表,保举刘琦为荆州刺史,并以他的名义夺取了荆南四郡(武陵、长沙、零陵和桂阳郡),就在荆州被刘备控制下来后,同年,刘琦因病逝世。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琦不过是刘备夺取荆州的一枚棋子而已。因为刘琦的特殊身份,他是刘表的长子,统领荆州顺理成章。赤壁之战后,荆州面临着多方争夺,北荆州自然是在曹操的控制下,曹操虽然战败之后,无力再南下,但是守成还是没什么问题。而荆州剩下的部分,作为无主之地,就面临着孙权集团和刘备集团的竞争。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刘备明显是打不过孙权的,毕竟刚刚赤壁大胜,君臣一心,且有周瑜这样的良将。而刘备兵少将寡,这时就要利用刘琦。荆州无主之地,而刘琦却可以名正言顺的成为荆州的合法继承人,因为他是刘表的儿子。

于是,刘备就向朝廷上表,保举刘琦为荆州刺史。而曹操乐于看到刘备崛起牵制孙权,避免孙权得荆州后迅速强大,威胁自己。于是就准了刘备的请求,然后东吴就失去了争夺荆州的名义。而刘备借助这段时间,迅速平定了荆州,将荆州纳入有效控制范围内。

而刘琦却在刘备控制住荆州后,莫名其妙就病故了。这里面的缘由,很是耐人寻味。首先要确认,刘琦并非演义中的无能之辈,而是颇有才干,而且对于刘备全面接管荆州有一定的威胁。所以,刘琦暴亡,很有可能是被刘备暗害,成了刘备创业之路的垫脚石,刘琦死后,刘备很快就被推荐为荆州牧。

但是无论如何,刘表曾收留走投无路的刘备,刘备没有照顾好其子,自然谈不上仁义。

刘备取荆州

4、夺益州

刘备夺得益州,这点毋庸置疑,是不讲仁义的。刘璋请刘备入川帮忙抵御北方的张鲁,刘备带着不良目的入川后,并没有过多的帮忙抵御张鲁,先是收拢民心,而后在张松献西川的事发泄漏后,刘备与刘璋反目,趁势就取了西川。这一点,是既成事实,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

刘备取益州

5、称帝

刘备在汉献帝禅位曹丕之后,便迫不及待的称帝。而且是以汉献帝被曹丕取代后,被曹丕暗杀的名义称帝(真实的汉献帝在山阳郡,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焦作市附近逍遥快活,比曹丕还多活了八年)。

若刘备真是大忠臣,应该在汉献帝禅位之后,起兵勤王,或者想办法将献帝接回来,重新树立起汉室旗号,而不是假借汉献帝被害,而自己称帝。

而且即使在刘备称帝之后,第一要务也不是讨伐曹魏,而是选择进攻东吴,为关羽报仇,夺取荆州。

刘备伐东吴

总结:通过这五点,就这足以表明,刘备并非什么假仁假义的忠臣孝子,而是乱世立命的一代豪杰。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洞察人心,颇善于笼络人。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

可见刘备乃乱世立命,开国创业的一代英雄,雄才伟略,能力非凡,可不是那个爱哭且假仁假义的世俗君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