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號突擊炮作爲二戰德軍使用最廣的裝甲武器之一,它的作戰能力經受住了實戰的考驗,交戰雙方都對這種造型低矮的武器有着較高的評價。不僅德軍自己大量使用,三號突擊炮也被用於援助給德國的盟友,當然在戰爭中也有一些會被繳獲,蘇軍就在戰爭中繳獲了一些,並且還用繳獲的三號坦克有模有樣的生產了一批蘇軍版本的三號突擊炮--SU-76i。

SU-76i自行火炮

在蘇德戰爭爆發初期,蘇軍因爲自身對戰爭準備不足,加上部隊水平與鼎盛時期的德軍相差較大等原因,“巴巴羅薩”計劃之初的蘇軍被打得相當慘。儘管如此,當德軍的攻擊拳頭無法延伸後,蘇德兩軍進入拉鋸戰,蘇軍逐漸穩住了局面。

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蘇德兩軍就像是兩個精疲力竭的拳擊手,雙方都迫切需要積蓄力量反擊對手。根據1942年冬季的報告,蘇軍中本就數量不足的SU-76自行火炮,能夠堅持作戰的數量已經下降到危險的程度,加上後方兵工廠的生產狀況不佳,蘇軍實際上沒有足夠的自行火炮應對冰雪融化後的交戰。

三號突擊炮

在1942年早些時候,蘇軍曾少量使用過繳獲的德軍三號突擊炮,以及用完整的三號坦克底盤改裝突擊炮,這些裝備雖然數量稀少,與蘇軍的後勤保障體系有所衝突,但是仍然發揮了一點作用。1943年春季來臨前,蘇軍開始計劃系統的利用繳獲的德軍物資,生產具有蘇系血統的三號突擊炮,這就是SU-76i,i的後綴意思是國外的。

對於這個方案,當時蘇軍手中有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繳獲的德軍300餘輛坦克,無論是數量還是保存狀況,都值得用來升級改裝。


SU-76i自行火炮

因爲ZiS-3Sh型76.2毫米炮尺寸有點大,如果直接安裝在底盤甲板上,將削弱突擊炮的正面防護,於是改爲蘇軍國產突擊炮使用的S-1型坦克炮,這樣可以在正面安裝大面積的防盾,也便於統一後勤。突擊炮的戰鬥部就是一個鋼板焊接的裝甲盒子,其中指揮型則將三號坦克的指揮塔切割下來,焊接到突擊炮頂部。

初期因爲缺乏電臺,所以平均每3輛SU-76i突擊炮分得一部,到1943年的庫爾斯克大會戰前,幾乎所有突擊炮都獲得了電臺,這極大的加強了突擊炮的作戰靈活性。蘇軍裝甲兵對這種武器很滿意,它優秀的操控性能是當時注重數量的T-34系列所不能比的,而且更大的戰鬥部讓乘員更舒適。


SU-76i自行火炮

但是這些改裝的突擊炮並非沒有缺陷,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自衛機槍,讓它們在面臨步兵近身攻擊時很被動。好在蘇軍並不打算讓它們單獨成軍,大部分時候它們都跟在坦克部隊的後方,作戰時則和坦克部隊、步兵小隊一起行動,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沒有機槍的尷尬。

庫爾斯克戰役中,大約200輛SU-76i參與了戰鬥,這些突擊炮擊毀了幾十輛坦克,以及一定數量的火炮、機槍等目標,自身的損失也差不多。在庫爾斯克會戰之後,蘇軍手中的SU-76i整體狀況並不好,要麼機械故障,要麼戰鬥受損沒能修復。


SU-76i自行火炮

同年年底,蘇軍中曾提出用繳獲的三號坦克和三號突擊炮,安裝蘇式的85毫米炮,製成類似於SU-85這樣的自行火炮。這個方案經過簡單的審查後被駁回,理由是當時的蘇軍兵工廠已經緩過勁了,有能力生產更多的SU-76自行火炮,沒必要把寶貴的工人和生產設備,用於繳獲裝備的修修補補。


SU-76i自行火炮

SU-76i雖然只短暫存在,但是它對於當時嚴重缺乏裝甲武器的蘇軍來說,仍然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在慘烈的庫爾斯克會戰中,多了兩百餘輛突擊炮,能極大的增強指揮官的信心,蘇軍後來的報告也承認,這些裝備雖沒能服役太久,但是確實幫助蘇軍培養了不少的裝甲兵,總的來看對蘇軍有着很大的幫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