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都只有哭和笑两种表情,爸妈不会从其中看出孩子性格上的特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宝是自卑或自信,是胆小还是豪气都能一目了然,没有达到一定年龄的孩子不知道隐藏自己的个性,同时也能反映出家庭对孩子个性的影响。

一般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不认为这本老师是教孩子们知识。在高大上,父母是孩子的生活导师。孩子受父母的影响不同,平时表现也不同。在幼儿园和孩子们玩得好和他们与世隔绝的家庭环境有很大的不同。是谁造成了这种差异?他们大多数是由于父母的问题。如何让孩子变得自信和合群?父母首先应该自找毛病。

1、爸爸是不是经常酗酒

酗酒的父亲无外乎不是3种酒后结果,第一种:回家之后大吵大闹,逮着孩子就揍,第二种:嘻嘻哈哈,没一点正型让孩子不知所措,第三种:倒头就睡谁也不理。喝完酒打孩子是最容易把孩子吓得胆小的,没为什么,做爸爸的权威引起的问题。

没正型的爸爸,孩子认为沉稳的福清不应该是这样的,认知偏差,自己不知道如何学习父亲;倒头就睡就是好的?不见得,跟沉默寡言的父亲一个毛病,孩子无法从其身上学会和人相处的技巧,毕竟爸爸常年在外,这方面更懂。

2、妈妈是不是经常打牌

没钱,这可能是妈妈拒绝孩子买喜欢的东西最直接的理由了,可是孩子又不傻,他看着妈妈打牌时大把出钱大把收钱心里怎么想?你觉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给孩子的印象是穷人的孩子老败家。

3、父母吵架和混合双打孩子

某部家庭喜剧里的“鼠标”一角就是证明,父母喜欢吵架首先是让家里没有人味,只有硝烟味,孩子不知道该依靠谁,该和谁站在一起,就直接造成没有安全感。而混合双打孩子的爸妈我认为他们就没长大,无论出于教育孩子还是泄气,都至少是红脸对白脸,最起码孩子背后有个依靠,不会胆小的蜷缩在自己的小屋里。

4、孩子受欺负无人做主

“小孩子打打闹闹大人别插手”这话没少听,总觉得孩子的事儿是小事,然而,你连过问都没有,只告诉孩子“哭什么哭,憋着”,无疑还是让孩子孑然一身,没有爸妈最起码的关心,他怎么胆大的处理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