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少帅张学良听人传说德宝斋代替陈介祺后人抵押给徐世襄一枚赵飞燕玉印,便想得到手,送给自己的夫人于凤至。约在民国七八年的时候,陈介祺的后代人经德宝斋毛润甫、刘廉泉之手,将汉代印章40余方抵押给徐世昌大总统的弟弟徐世襄,押金约8000银元左右,传说其中就有赵飞燕玉印。

大家好,我们的阿巡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赵飞燕的趣闻在历代文人学士中不断流传,在中国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今天要说的,是关于她的一枚玉印,这枚玉印的故事可是在琉璃厂古玩界从20世纪20年代传说至今。
最近宅在家里,看了两本陈重远先生的著书,都是写老北京古玩行的,读来有趣,与各位好友分享。
话说,事情的起因是,在赵飞燕故去一千九百多年后的民国十四年(1925)前后,琉璃厂古董商中一直传出少帅张学良从德宝斋买走了一枚赵飞燕玉印,赠给于凤至的说法,到底是真是假呢?
古玩界一直流传着“玉印被少帅买来送给于凤至”
《中国人名大辞典》“陈介祺”条中记载:陈介祺“鉴别三代陶器数百事,三代古坯数十万,汉印万余,筑万印楼庋(guǐ)之”。
传说,陈翰林用毕生精力搜集秦汉印章,说他有万方印可能有点夸大,但汉印六千方是有的。万印楼盖在他的老家潍坊。
民国以来,有关德宝斋销售万印楼之汉印的传说很多,有的说:德宝斋将万印楼的汉印,零零碎碎的分散出售了;有人讲:经王澍常将军之手,将汉印转让给张学良了;也有人说:全部都运往日本去了。无论怎么议论,德宝斋的门人对此事都讳莫如深。
传说更多的是,万印楼的汉印中有赵飞燕玉印。秦汉始铸铜印,而玉印唯有天子用之,汉印中的玉印传世甚少。赵飞燕受宠于汉成帝刘骜,封为婕妤。刘骜废许皇后,立赵飞燕为皇后,故用玉治玺。
相传,此枚玉印最初为宋代驸马爷兼画家的王诜珍藏,彼时就被断定为赵飞燕的遗物。元代,曾入藏顾阿英金粟山房。明代,转归严嵩、严世番父子,严氏籍没后,此印重新流出,又经项子京天籁阁、华氏真赏斋、李日华六研斋等珍藏。清代,再经钱塘何梦华、秀水文后山、仁和龚定庵、道州何子贞、南海潘仕成、高要何伯瑜、潍县陈介祺等人递藏。
历经宋、元、明、清的无数鉴藏家的传承后,这枚“赵飞燕玉印”就以其稀见、印美、流传有绪而成为堪比传国玉玺的国宝级文物了。
陈介祺去世后,其后裔委托德宝斋将陈所藏的汉印代销,其中有方白玉印上刻篆书“婕妤妾赵”,行家鉴定为汉成帝之皇后赵飞燕之印。这引起在京的张学良的雅兴,多次来到德宝斋寻觅,后来,这印经刘廉泉、毛润甫之手卖给了张学良。
又有人说,这枚玉印是经东北军的王澍常将军之手,转到张学良手中的,并非是从德宝斋直接买走的。这些传说,从民国十四年(1925)就一直流传着。
三位当事人60年后讲始末
20世纪80年代中期,古玩行家陈重远先生拜访了三位老古玩人,他们中的两位是耳闻张学良买到赵飞燕玉印者,一位是经手人。
古玩老行家范岐周说:“民国十三年(1924),张学良在北京的时候,将赵飞燕玉印买走,是给于凤至买的,花了大洋八万多。”
曾任过北京文物业公会主任委员的邱震生说:“这枚玉印我见过,还把’婕妤妾赵’四个鸟篆字印在宣纸上了,并准备将这方印迹附在好扇面上,请名家陶北溟题字,拜求大千作画。不料,去了山东做韩复榘的古玩字画生意,一时间就把扇面的事给忘了,又过了几年连那方印迹也找不到了。”
赵飞燕的玉印是不是张学良买到手的,这件事的经手人毛润甫还在世时,陈重远先生曾去多方打探,但是老人家避而不谈,只说记不清了。
玉印到底在谁手里?
直到1993年,解放后曾任故宫博物院文物鉴定顾问的傅大卣和陈重远先生提及事实经过,才揭开这一秘闻。
约在民国七八年的时候,陈介祺的后代人经德宝斋毛润甫、刘廉泉之手,将汉代印章40余方抵押给徐世昌大总统的弟弟徐世襄,押金约8000银元左右,传说其中就有赵飞燕玉印。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少帅张学良听人传说德宝斋代替陈介祺后人抵押给徐世襄一枚赵飞燕玉印,便想得到手,送给自己的夫人于凤至。张学良到德宝斋,愿出高价收购这40余方汉代印玺,让刘廉泉、毛润甫去同徐世襄交涉。
刘廉泉到天津去找徐世襄,说“40余方汉印人家要赎回,托我来跟您商量。”但徐世襄以抵押早已过期为推脱,进而刘廉泉提出支付4000元利息钱,再加上押金8000元,一共1.2万元给徐,但徐坚持说东西全卖了,不在自己手里。
张学良委托的事没办成,但谁也没料到,40余方汉印仍在徐世襄手中,民国十九年(1930)春天,徐世襄去世了,又过了几年,徐慎微先生托傅大卣去见徐世襄夫人,打听40余方汉印的下落,这位夫人姓孟,她认为傅是个小人物,不肯见,只让仆人代为转告说这40余方汉印的事自己不知道,东西早没了。
入藏故宫终露真容
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徐世襄的夫人孟老太太将40余方汉印卖给了故宫博物院,入藏故宫后,玉印的漫长而离奇的流传过程得以宣告终结。
鉴定虽是汉印,但经故宫博物院的研究人员释读印文后,最终确定为“婕妤妾娋(shāo)”而非“婕妤妾趙”。
一方流传几个世纪,被视为玉印之冠的旷世绝品,也因为真相的揭示,围绕着她充满幻想的浪漫史也就戛然而止。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