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呼籲,千萬不要再報道哪一個城市清零,清零對我們是滅頂之災。要保持這個疾病的低度的流行、可控的流行。在低度可控的流行之下,讓人羣達到一定的感染人數,可以從根本上消除危害。”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第五個月份,受衝擊嚴重的美國依然沒有緩和跡象。截至美國東部時間5月21日17時,美國新冠肺炎累積確診病例超過157萬,累計死亡病例94566例。迄今爲止,美國新冠肺炎死亡人數佔全球30%,並且仍以每天2萬以上確診病例的速度增長。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近日表示,失業率峯值爲20%-25%的預測大致正確,美國第二季度GDP可能達到萎縮20%-30%。巨大的經濟壓力迫使美國各州逐步進入經濟重啓階段,但缺少一套全國性的防控指引,大多數企業並不具備防疫監測能力,使人們擔心疫情可能會反彈。

美國公共衛生界對復工普遍持謹慎態度。隨着各地逐步復工,社交活動將會增加,公共衛生專家擔心新增感染病例可能重新抬頭。針對美國疫情最新的發展以及經濟恢復工作,《中國慈善家》近日專訪了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哥大全球中心〡北京教授指導委員會委員唐德良。

5月12日,紐約市曼哈頓唐人街,一名“全副武裝”的女子正在過馬路。中新社記者 馬德林 攝

新冠疫情可能有第二波

《中國慈善家》:您怎麼看美國當前疫情發展,在最嚴重的紐約州目前情況如何?

唐德良:

不能將美國作爲一個整體討論疫情,要看每一個州的具體情況。像紐約州目前的情況也不是一樣的,每個一縣、每一個鎮都有自己的開放時間,按照聯邦CDC提出來的7項標準,符合7項標準的,當地政府就可以決定他開放,如果不符合你就不應該開放。當然是這只不過是一個指南。

10萬死亡病例是肯定的。紐約州現在死亡病例是在下降,但是並不等於沒有死亡了,還沒到達頂峯,肯定還有一批病例人死亡,目前的估計很不準確。不能光看死亡絕對數,要看在總人口和確診病例中的比例,和其他幾個歐洲國家比,美國死亡病人的比例並不高。

紐約的孤寡老人特別多,原來以爲自己身體很好,突然間暴發新冠肺炎,來勢兇猛,他可能開始不願意去醫院,等到想去醫院的時候可能也來不及了。絕對不能排除在家中新冠病毒死亡的病例,但是另外一個方面,醫院從來沒有飽和過,所以病人住院醫治,更多是出於保護社區的需要,防止進一步傳染。

《中國慈善家》:美國疾控中心主任雷德菲爾德公開承認,去年9月部分流感死亡病例實際上感染的是新冠肺炎。關於新冠病毒溯源問題您怎麼看?

唐德良:國內報道比較多的美國CDC主任說去年實際上就有新冠肺炎,我想是有人在玩弄語言。美國疾控中心主任在國會回答議員提問的時候認爲,我們沒有證據可以排除這種可能性,是說在一個虛擬的狀態,並沒說明已經觀察到或者已經證實在早於武漢1月份疫情暴發之前就觀察到這個現象。關於病毒的溯源,我認爲比較科學的說法是,這次這個新冠病毒的暴發是首先在武漢觀察到的。

《中國慈善家》: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近日發表研究報告稱,目前在美國蔓延

的新冠病毒已發生變異,更具傳染性,若夏季前不消退,病毒或會進一步變異。您對此如何評價?這會給疫情發展和防控、治療帶來哪些挑戰?

唐德良:

這是一個必然。在99%的情況之下,病毒的變異是減毒。但是,病毒變異的致毒性也可能增加。任何一個病毒到了體內,身體都會對抗而產生了抗體,來消滅這個病毒。一批抗體識別的是原來的病毒,但是病毒變異後抗體並不識別它,要重新產生抗體來識別它,那麼在產生新的抗體以前,病毒的毒性就會增加。

我認爲疫情會有第二波,但是不會像第一波那麼強。

因爲第二波的感染和第一波的感染畢竟有相似之處。第一波感染過的人,如果第二波再被感染到,無論他出現或者不出現症狀,都不會有第一次那麼嚴重。這樣第二波就流行不起來,因爲每碰到一個第一波感染過的人,就不能再傳播下去了。

這就涉及一個防疫策略的問題。我一直在呼籲,千萬不要再報道哪一個城市清零,清零對我們是滅頂之災。要保持這個疾病的低度的流行、可控的流行。在低度可控的流行之下,讓人羣達到一定的感染人數,可以從根本上消除危害。

消滅不消滅掉病毒,不取於人爲的意志,但是我們要消滅的是新冠病毒的流行,不能讓它產生流行。

如果真的有一個非常好的設計疫苗的辦法,可以讓所有人都輕微感染一下,產生抗體來防止進一步被感染。從目前來看,80%的人是無症狀感染,也就是說有80%的人我們不知道他其實已經感染過,所以現在大家都在做抗體檢測,就可以知道病人今後會不會被感染。



5月18日,一名男子拎着印有旅行元素的手提袋站在舊金山華埠街頭。當日,舊金山灣區進一步重啓經濟,舊金山等地區某些類型的臨街店鋪可以以路邊提貨的方式重新開門。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復工後疫情不會有大的波動

《中國慈善家》:據美國媒體報道,近年來美國CDC制定有效的、基於證據的公共衛生對策的能力,被政治不斷蠶食。您怎麼評價這種現象?

唐德良:

我個人認爲,它總體上疫情防控工作做得很好。它說服了總統,所以這次在總統發表疫情報告的時候,每天CDC都有人出現,說明白宮與CDC在溝通上做得都很好。第二,CDC並沒有完全屈服於總統的無知的說法,總統有一些比較情緒化的說法,CDC能夠不表示支持,這也是很不容易的。

美國CDC是和美國軍方以及美國情報系統非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其實CDC對全世界的疫苗,對全世界病毒的變化了如指掌。每天24小時在監測,監測的目的第一是防病治病,第二是防止生物恐怖生物恐怖主義。

在疫情剛剛開始的時候,第一批發往各州的試劑盒有一些是無效的,這就給美國檢測病毒損失了一定的時間,這個是CDC要好好檢討一下的。

《中國慈善家》:美國政府爲重啓經濟做了哪些工作?復工會不會引起疫情的反彈?

唐德良:

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很大,但是聯邦政府做得很好。第一,聯邦失業救濟金針對年收入在75,000美元以下的失業者提供1200美元的補助。假如你失業的話,聯邦政府的失業救濟是每星期是600美元,再加上各個州政府的補助。每個州的補助標準都不一樣,紐約州政府的補助是550美元左右。這樣,失業者每週可以拿到差不多1100美元多一點,這個水平大概是比百分之三四十以上的人在工作時候拿到的錢還要多。

第二,美國政府對小企業,特別是對中小企業有一個貸款,這個貸款數量也挺大,達到上百萬,你可以去申請。這個貸款要求50%的錢是用來支付僱員的工資,那麼聯邦政府就允許企業不用還貸了。如果貸款裏邊25%的比例支付水電等必要的基礎開銷,這個錢就送給你了。這個好處是維持企業與員工之間的僱傭關係,等到疫情過去就可以很快恢復運轉。

在復工過程中,美國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在監控復工。我個人並不認爲復工會產生疫情的反彈。在理論上它可能會產生反彈,但是在大量監控下,只要有反彈的趨勢,它就會有相應的措施,或者停止復工或者採取其他防控措施。所以說復工後疫情可能會有波動,但不會有大的波動。



5月20日,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爲鼓勵民衆前往新冠病毒測試中心,志願者向一名完成測試的民衆送上玫瑰花和禮品。中新社發 林戈 攝

疫苗研製最快也要一年半

《中國慈善家》:世界衛生組織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爾·瑞安近日表示,新冠病毒可能成爲永遠不會消失的流行性病毒。您怎麼看?針對疫情可能長期化的挑戰,美國有關方面有何應對措施?疫苗研製的最新進展如何?

唐德良:

不管各國的疾控目標是不是清零,病毒的蔓延還是在進行當中,等它蔓延到了一定程度,人體有了60%~70%的免疫力,它自動就可以與人類社會共存,但是不會產生大流行。就是說,各個國家的防疫措施不一樣,各國停止流行的平衡點出現的時間可能不一樣,但是最終疫情會產生一個平衡點。

爲應對新冠疫情長期化的挑戰,美國的備用藥品、器材等醫療物資都會有相應的調整。疾病監控系統也會有所調整,新冠肺炎過去不在監控的指標上,現在會列入監控報告系統,另外,大量的資金會投入到病毒防治的科研上,對診斷、治療、防禦都會有產出,但在短短的一年中不會產生太大的效果,估計要到兩三年,科學家對新冠病毒的瞭解、防疫和治療纔可能取得根本性的成果。

疫苗本質上是仿製,病毒對人體進行一次侵襲,讓病人產生抗體。仿製病毒完全是基於電腦,所以現在的抗病毒疫苗都是算出來的,不再是做出來的。看這個模型算得不準,仿得好不好,產生的抗體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這種病它本身會產生抗體,抗體也會延續很長時間,設計的疫苗進入體內以後也會產生抗體,但是產生的抗體存活時間有一點誤差,那也不成功。其實有很多抗體,往往最大的問題是副作用遠比有效性高。

所以,一個抗體要經過幾個實驗,第一個是有效性實驗,第二個是安全性試驗。設計抗體是非常難的,在美國大概平均要幾億元的投入,最快要1~2年。就是說萬事俱備,每一步都沒有問題,不要返工,走完所有程序要一年半。SARS病毒出現17年了,到目前還沒有研製出疫苗,所以新冠病毒的疫苗也不是那麼容易研製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