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傕、郭汜能夠以董卓軍中的中層軍官校尉一級,在中郎將一級的軍官覆沒後,成功地擊敗呂布,攻下長安,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一系列偶然性引發的偶爾事件,在王允不斷地犯錯誤之下,成爲了必然性事件,李傕、郭汜成功的前提就是董卓禦敵於外圍的軍事部署,保留並收編了董卓手下的主力軍隊,李傕、郭汜成功的原因就是王允沒有正確處理董卓部下的政治屬性,逼得李傕、郭汜等人只能以被迫起兵來保全自己的性命,卻沒有想到創造了巨大的勝利,李傕、郭汜能夠攻破長安城卻是叟兵的意外倒戈,打開城門,一系列的意外事件,讓李傕、郭汜這樣軍隊中的中級軍官成爲控制朝廷以及皇帝的權臣,不得不說是東漢末年人心渙散與政治內鬥的悲哀。李傕、郭汜、張濟、賈詡這四個校尉都是中郎將牛輔手下的將領,這種情況下,人人都想保全自己的性命,包括賈詡,如果任由局勢發展下去,這些西涼軍基本上都會面臨被殺的局面,於是在賈詡的勸說下,決定集合收攏所有的殘軍攻向長安,李傕、郭汜在向長安進發的過程了,收攏了原來董卓的大部分士兵,這也成爲攻打長安城的主力,到達長安之時已經有十餘萬人,這部分軍隊的人員數量超過長安城守軍,原本刺死董卓後最棘手的問題,成功地被王允和呂布等人處理成他們最不想看到的場面。

大家好,我們的永仁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李傕、郭汜能夠以董卓軍中的中層軍官校尉一級,在中郎將一級的軍官覆沒後,成功地擊敗呂布,攻下長安,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一系列偶然性引發的偶爾事件,在王允不斷地犯錯誤之下,成爲了必然性事件,李傕、郭汜成功的前提就是董卓禦敵於外圍的軍事部署,保留並收編了董卓手下的主力軍隊,李傕、郭汜成功的原因就是王允沒有正確處理董卓部下的政治屬性,逼得李傕、郭汜等人只能以被迫起兵來保全自己的性命,卻沒有想到創造了巨大的勝利,李傕、郭汜能夠攻破長安城卻是叟兵的意外倒戈,打開城門,一系列的意外事件,讓李傕、郭汜這樣軍隊中的中級軍官成爲控制朝廷以及皇帝的權臣,不得不說是東漢末年人心渙散與政治內鬥的悲哀。
前言
公元192年,王允、士孫瑞等朝中一干反董卓的大臣聯合了董卓的親信兼保鏢呂布,趁着給12歲小皇帝漢獻帝劉協祝賀大病初癒的機會,刺殺了董卓,董卓一死,他的三族立即被誅滅,上至董卓九十歲的老母,下至懷中的嬰兒,全部被誅殺,一時之間,朝野震動,天下大亂,沒過多久,由於王允沒有完全赦免董卓手下西涼軍的死罪,一時謠言四起,李傕、郭汜、樊稠等董卓一班舊將,在同是校尉的賈詡建議下,收集西涼軍,攻打長安,僅僅一個月時間,李傕、郭汜就擊敗了呂布,打進長安城,斬殺了王允,再次挾制了漢獻帝劉協。
按道理來說,董卓死了,羣龍無首,王允、呂布等人只要收編了董卓的餘黨,就能再次掌控天下,怎麼在短短一個月時間產生如此重大的反轉?要知道董卓剛剛進入洛陽的時候,也不過只有3000人,董卓拉攏呂布殺了執金吾丁原,收編了丁原的部隊,董卓的弟弟董旻聯合何進部下吳匡攻殺了車騎將軍何苗,董卓隨後收編了何苗與何進的部隊,然後逼走了司隸校尉袁紹、虎賁中郎將袁術,董卓沒用多大工夫就控制了整個京城洛陽的所有軍隊。
二、董卓被殺前後天下局勢以及董卓軍隊部署
董卓在公元189年經過一系列的手段掌控京城洛陽後不久,就做了不少惡事壞事,招致天下一致反對,首先是董卓廢立皇帝,廢漢少帝劉辨,立漢獻帝劉協,毒殺何皇后及劉辨,獨攬大權,殘殺百姓官吏,肆意妄爲,引發關東軍閥羣起而攻之。
先是黃巾餘黨郭太等人在河西白波谷起事,一路向南攻掠太原,再向南的話就逐漸逼近洛陽了,董卓派出自己的女婿中郎將牛輔率軍攻打,沒有成功擊敗對方。接着以袁紹爲首的關東軍閥打着攻打董卓的旗號齊聚酸棗,酸棗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延津市西南,在洛陽的東邊,離洛陽只有400裏。董卓在四面危機之下,決定遷都,從洛陽遷往長安,一是因爲洛陽無險可守,又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威脅和攻擊,二是因爲關東諸侯聯軍反董的氣勢較大,不斷地向洛陽進攻,前有曹操戰敗,後有孫堅先後擊敗胡軫與呂布,甚至親自擊敗斷後的董卓,打進了洛陽城。三是長安城離董卓的老巢涼州更近。
換句話說,董卓的行爲已經引發了公憤,整個天下各種勢力不管出於何目的,都是打着“清君側、誅董卓”的旗號,董卓成爲一個反面教材,遷都也是被迫的,於是董卓把這種被迫也強加於洛陽城中的所有官吏、百姓身上,強行遷都,不顧百姓死活,董卓本人親自率領手下精兵強將斷後,在遷都完成後,董卓也做出了一系列的軍事安排:
《後漢書 董卓傳》:乃使東中郎將董越屯澠池,中郎將段煨屯華陰,中郎將牛輔屯安邑,其餘中郎將、校尉布在諸縣,以御山東。
澠池是今河南省三門峽市,華陰是今陝西省渭南市華陰縣,安邑是今山西省運城市夏縣,攤開地圖就會發現,這三個地方都是從洛陽進入長安的交通要道,其中華陰離長安最近,有200裏左右,另外兩地則更遠,三地分別由中郎將董越、段煨、牛輔三個董卓將領心腹把守,當時的李傕、郭汜、張濟三人是牛輔手下的校尉,隨牛輔駐守安邑。
三、董卓被殺的原因
相反,如果董卓將重兵放在長安城及附近地區,呂布和王允如果要刺殺董卓,就得考慮很多情況,就得想辦法解決董卓在長安的駐軍,或者拉攏這些將領,或者派人刺殺這些將領,無形就給了呂布和王允很多的困難,到時候能不能順利刺殺董卓都是問題。
董卓爲何要做出這樣的軍事部署?
董卓控制朝廷後,自認爲掌控了朝廷中的所有文武大臣,比如王允,表面上刻意討好董卓,實際上卻反董卓,明顯就是董卓用人不當,王允作爲連接董卓和皇帝的重臣,相於曹操朝代的荀彧一樣,可居然背地裏反對董卓,也說明了董卓識人是失誤的,再就是呂布,董卓把呂布當保鏢,但呂布只想把董卓當成靠山,靠山一有危險,呂布很自然就尋找下一個靠山,纔會投靠王允,同樣是董卓認人不明。
四、董卓之死引發動亂
李傕、郭汜、張濟、賈詡這四個校尉都是中郎將牛輔手下的將領,這種情況下,人人都想保全自己的性命,包括賈詡,如果任由局勢發展下去,這些西涼軍基本上都會面臨被殺的局面,於是在賈詡的勸說下,決定集合收攏所有的殘軍攻向長安,李傕、郭汜在向長安進發的過程了,收攏了原來董卓的大部分士兵,這也成爲攻打長安城的主力,到達長安之時已經有十餘萬人,這部分軍隊的人員數量超過長安城守軍,原本刺死董卓後最棘手的問題,成功地被王允和呂布等人處理成他們最不想看到的場面。
王允之所以不願意赦免董卓手下軍隊的主要原因是因爲他覺得收留西涼軍後,會讓關東諸侯反感,畢竟這是董卓的手下,幹了不少壞事,王允不懂得變通之道,同時又看不到局勢危急性,以及大量西涼軍如果不處理,就會變成影響朝廷安全的一股勢力,王允忽視了,所以他失敗了。
五、長安是如何被攻破的?
李傕、郭汜等人在攻向長安的過程中,王允派出了董卓降將徐榮和胡軫去攻打李傕、郭汜,這又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徐榮和胡軫本來就是降將,剛剛投降沒多久,起碼的忠心都沒有形成,讓他們去攻打李傕、郭汜,不是巨大的隱患嗎?果然,胡軫反戈一擊又投降了李傕、郭汜,徐榮勢單力薄,戰死。
長安城城高牆固,即使李傕、郭汜等人軍隊數量超過長安守軍,只要長安城中上下一心,堅守城池,原本也沒有這麼容易攻下長安城,況且還呂布這樣猛將守城,長安城之所以被攻破的原因就在於城內有人打開城門向李傕郭汜的軍隊投降,城門一開,呂布縱有通天才能,也無法擋住數倍的敵軍,只能戰敗逃出長安城,最終導致長安城破,王允被殺,漢獻帝再次被控制。
《後漢書 董卓傳》:傕隨道收兵,比至長安,已十餘萬,與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等合,圍長安。城峻不可攻,守之八日,呂布軍有叟兵內反,引傕衆得入。
原本長安城是很難攻的,李傕、郭汜的十餘萬大軍攻攻了8天也沒有進展,直到呂布手下叟兵叛亂,打開城門入李傕軍進入,才最終導致呂布戰敗的,換句話說,長安城被攻破,是因爲長安城中有一支叟兵出賣了呂布,是因爲長安城內人心不齊,才最終失敗的。
叟在漢代是代指益州,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叟人其實是益州漢化的夷人,也就是少數民族,這支部隊從何而來,史書並沒有記載,只知道就是叟兵引發了呂布的戰敗以及長安城被攻破,是李傕、郭汜能夠攻下長安的重要原因。
總結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