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这些年来车辆的增加,城市的交通日益拥堵,开车出行已经不再那么的便利,于是电动车成了城市出行的首选之一。我国电动车社会保有量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电动车大国。正是因为电动车轻便小巧,驾驶门槛低,受到大众欢迎,所以电动车的数量急剧增加,也给交通安全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比如,很多电动车骑行者不遵守交规,横穿马路等。

  所以,面对这些情况,新国标电动车横空出世,但是大家对于新国标电动车却并不买账。因为新国标电动车要求整车重量低于55千克,出厂限速25公里/小时,不得超过这个速度,且必须有脚蹬子。

  网友吐槽:在城里,骑着新国标电动车,走非机动车道,半小时甚至跑不出10公里,自行车骑得快,都差不多20公里,如果那种变速的山地自行车,速度会更快,这种山地自行车随便骑骑都能达到25公里/小时。

  但是专家称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才将国标电动车限速25km/h,并说明降低速度有以下好处;

  1、能降低事故损伤

  质量越大,速度越快,能量就越大,碰撞对人和车产生的损伤更重。为了降低碰撞的总能量,新国标限制了55kg的质量和25km/h的速度。

  2、减短刹车距离

  根据刹车时间,距离,反应时间等综合实验,然后给出的限速。

  毕竟电动自行车不要考驾照,对于一点基础都没有的人,在车速高于25km/h时,能急刹平稳地停下来几乎不可能。特别是下雨天,电动车后轮抓地力基本为0,急刹必甩尾,摔车,更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3、加长反应时间

  25km/h的反应时间,大概是7m/s,35km/h就大概是10m/s,一秒就差3m,也就是两个电动车长度。车速降低给了骑车人更多的反应时间,可以有效减少造成事故的概率。

  对于专家给出的解释,各位电动车主们,你觉得有道理吗?欢迎评论交流。

  关注小e爱车,每天分享电动车相关干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