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梓萌愛談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好久沒有動筆了,今天之所以心血來潮,是因爲在某狗上看到一個關於漢朝竇氏家族的問答,引起了我的興趣。
提問者是這樣問的:西漢有竇太后,東漢有兩個竇太后。還有竇嬰,竇憲,竇武,他們是一家的嗎?
最佳答案是怎麼回答的呢?竟然說竇嬰是清河觀津人,竇憲是扶風平陵人,倆人籍貫不一樣,肯定不是一家人。
這不是誤人子弟嗎?《後漢書·卷二十三·竇融傳》裏寫的明白啊!竇融的七世祖竇廣國,是西漢竇太后的弟弟。
看到這裏,可能大家有點懵逼,爲嘛大鵬不掰扯竇嬰、竇憲之間的關係,反而要說題中並沒提到的竇融呢?
因爲竇融是承上啓下的關鍵人物。他是東漢第一個竇太后的曾祖父,而竇太后又是題中所說的竇憲的妹妹。
所以呢?竇憲是竇融的重孫子。至於題中說得那個竇武,他是竇憲的侄子,也是東漢第二個竇太后的爸爸。
至於竇嬰,他是西漢竇太后的堂侄。由此可見,竇廣國、竇嬰、竇融、竇憲、竇武都來自同一個老祖宗。
那麼,爲什麼竇嬰和竇憲的籍貫不一樣呢?原來西漢時,竇融的高祖從常山(石家莊)遷到了平陵(咸陽)。
西漢的竇氏家族,大鵬在前文已經說過,今天就拿出一章來說說東漢的竇氏家族吧!其開山老祖是竇融。
在東漢開國將領中,竇融投靠的時間比較晚,但一出手就是河西五郡,所以很受劉秀的賞識,曾官拜大司空。
那個時候,竇氏一門有“一公、兩侯、三公主、四二千石“,就是在皇親國戚、開國功臣中也是比較顯赫的。
漢明帝時期,竇融的長子竇穆矯詔,令六安侯劉盱跟媳婦離婚,娶竇氏女爲妻。事情敗露後,明帝大怒,竇家就此失寵。
等到竇融的曾孫女被漢章帝封后,竇家又抖了起來。竇憲仗着自己是國舅爺,連漢章帝妹妹的沁園都敢霸佔。
有一天,漢章帝微服私訪來到沁園,結果事情敗露了。但漢章帝也沒治竇憲的罪,只不過不再重用他了。
那竇家是不是涼涼了呢?當然沒有。公元88年,漢章帝死了,漢和帝劉肇年幼,竇太后臨朝稱制,竇家再次炙手可熱。
不過,竇憲還是一貫的不讓人省心。爲了爭寵,竇憲派人暗殺了前來參加漢章帝葬禮的奉都侯劉暢,還嫁禍他人。
真相大白之後,竇太后大怒,下令將竇憲下獄。但竇憲畢竟是親哥哥啊!自己還指望他在朝堂給自己幹活呢!
這時候,北匈奴因鬧饑荒而發生內亂。已經歸降東漢的南匈奴單于提議,與東漢聯合出兵,一舉打敗北匈奴。
竇太后把南單于的奏書拿給大臣們看。有人贊成,有人反對。其中執金吾耿秉認爲,這是天賜良機,國之幸事。
但尚書宋意認爲,現在搞得以夷制夷的策略就很好,扶持南匈奴、鮮卑等勢力來牽制北匈奴,花錢不多又省心,沒必要打仗。
爲了讓竇憲能將功折罪,竇太后在三公九卿的反對下,決定任命竇憲爲車騎將軍領兵征討北匈奴。
萬幸的是,竇憲的能力比漢武帝他小舅子李廣利好多了。經過一番艱苦決絕的戰鬥,漢軍
取得重大勝利。
北單于落荒而逃,竇憲率軍一直追到私渠比鞮海(今蒙古國烏布蘇泊),斬殺一萬多人,繳獲牲畜一百餘萬頭。
竇憲、耿秉此次北征,出塞三千多里,到達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中護軍班固刻石勒功,記錄大漢威德。
這是漢匈戰爭史上空前絕後的一場大勝利,迫使匈奴81部、20餘萬人歸降。就是比起霍去病那次來也毫不遜色。
竇太后大喜,任命竇憲爲大將軍,並打破本朝慣例,將大將軍竇憲的地位,提高到太傅之下、三公之上。
竇氏兄弟從此更加驕橫放縱,其中執金吾竇景尤爲突出,他的家奴搶奪財物,劫持罪犯,欺男霸女,無所不爲。
竇景擅自徵調諸郡的精銳騎兵,有關部門不敢向朝廷彙報。司徒袁安、尚書何敞多次彈劾竇家,竇太后一直留中不發。
這一下竇氏兄弟更加驕橫放縱,逐漸把持朝政,刺史、郡守、縣令,大多出自他的門下。對竇家有意見的時有被害死的。
有一次,漢和帝詔令竇憲到長安接受召見。竇憲到達長安後,尚書以下的官員中,有人提議要跪迎竇憲,口稱萬歲。
基於外戚擅權、天子幼弱的實際情況,文武百官經常擔心竇憲遲早會行王莽事。漢和帝爲此愁的茶不思飯不想。
因爲竇家兄弟把持朝政,漢和帝與文武百官無法進行接觸,只好跟身邊的中常侍鄭衆密謀,決定殺掉竇憲。
由於竇憲一直領兵在外,漢和帝怕他興兵作亂,直到竇憲班師回朝,纔將他騙進城來,收了他的大將軍印。
跟着竇家混的鄧疊、鄧磊、郭舉、郭璜等人都被下獄誅死。竇憲、竇篤、竇景被攆回封地後,都被迫自殺。
就這樣竇家再次涼涼了。不過,竇憲僅率羌胡邊雜之師,一舉蕩平匈奴,“列其功庸,兼茂於前多矣”。
那麼,爲什麼竇憲幹了這麼大的事,很多中國人卻不知道呢?因爲他最後的定性不太好,亂臣賊子嘛,不讓宣傳。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幾十年後,竇家又出了一個皇后。公元165年12月,漢桓帝立竇妙爲皇后。
公元167年,漢桓帝駕崩,因漢桓帝無子,皇后竇妙和父親竇武決定,立十二歲的解瀆亭侯劉宏爲帝,即漢靈帝。
竇家一下子又興旺起來了,一門四侯。其中竇武任大將軍,其子竇機任侍中,侄子竇紹遷步兵校尉,弟竇靖爲侍中,監羽林左騎。
當時的東漢,外戚和宦官的矛盾挺深。竇武自從輔政後,便常有翦除宦官之意,經常與陳蕃進行密謀。
說起陳藩,大鵬這裏還有個故事。陳蕃年輕的時候不愛乾淨,室內外都十分骯髒,到處是喫剩下的方便麪和菸頭。
一天,他父親的朋友薛勤來看他,就給他說:小子,怎麼也不打掃打掃衛生啊?家裏連個下腳的地方都沒有。
這時候的陳蕃正處於叛逆期呢,不愛聽說教。他把脖子一梗梗,回答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薛勤聽了之後十分驚奇,但他並沒說什麼“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爲?”這話是清朝文學家劉蓉他爹說得。
但是,陳蕃和竇武確實有眼高手低的毛病,後來,他倆打算幹掉曹節、王甫等人的事,還沒動手就已經搞的天下皆知了。
當然,這裏面也有竇太后猶豫未決的原因。不管怎麼說,時間不等人啊!朱瑀、曹節等人挾持靈帝、竇太后,發動政變。
竇武召集北軍數千人與王甫帶領的五營軍士對陣於闕下,因營府軍士素來畏服宦官,結果竇武的兵不久就跑光了。
最後,竇武被圍,自殺。其宗親、賓客、姻屬都被殺害。竇太后也被軟禁,竇氏家族退出了東漢政治舞臺。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