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經歷過這樣一幕:火車緩緩地向前行駛着,一節綠皮車廂上,幾歲大的孩子正一個勁地哭鬧。

母親順手就是一個巴掌,擲地有聲,惹得其他乘客都紛紛轉過頭來。這一巴掌並沒有起作用,孩子反而鬧得更兇了。

原來孩子想要車上推銷人員的玩具,但母親拒絕給孩子購買。這位推銷人員見狀,有心想要送給孩子一隻玩具,以免影響其他乘客。母親依然拒絕,聲稱不能慣着他這個毛病。

其中讓我驚訝的,不是孩子的哭鬧程度,而是母親的教育方式,何以在衆目睽睽之下就對孩子進行打罵?這樣的方式真的有效果嗎?非但沒有,還會讓孩子變笨。

還記得之前看過電影《霸王別姬》裏的片段:小豆子因爲唱錯《思凡》中的

戲文,而慘遭師傅毒打。

經過多次叮囑仍不改口,堅持己見,可見一味地體罰打罵,並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也並非合適的手段。

這是因爲孩子在成長髮育的過程中,自我意識會慢慢地覺醒,與此同時,自我認同感也會相應地提升。

換句話說,孩子也會萌生自己的想法。當孩子的做法沒有符合家長的規範,就促使家長使用了打罵這種錯誤的方法。

那麼家長一般會在什麼情況下打罵孩子呢?

•不聽話的時候

家長們也都知道,小孩子的天性是最調皮搗蛋的。因此,約束他們的行爲是很有必要的。

有時候家長會要求孩子如何去做,或者明令禁止做一些事情。但研究表明,學齡前兒童,甚至小學低年級段的兒童,記憶力水平還相對較低,大部分兒童不清楚自己的記憶目的和任務。

再加上他們愛玩好動的天性,容易將家長的囑咐拋之腦後。而之後家長產生的第一反應,就是通過強勢的武力值,迫使孩子屈服乖乖聽話。

•做錯事的時候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大人都有做錯事的時候,何況是小孩呢?然而不同的是,大人做錯事會進行自我反省,喫一塹長一智。而孩子更多的是緘口不言,甚至懷有一種僥倖心理。

舉個例子,孩子不小心打碎了家裏的花盆,一般不會主動去負荊請罪,直到被家長髮現質問,纔會唯唯諾諾地站出來承認。這是因爲在孩子的潛意識裏,打碎花盆是自己所犯的錯,受到懲罰是在所難免的,很難想象到道歉主動承認錯誤。

•做作業的時候

這個也是比較普遍的情況,常常可以看到,家長在幫助孩子做作業的時候雷厲風行,孩子稍有一個知識點的錯誤,家長立馬就變了臉色。

接下來的場景就很“悲劇”了,孩子屈服在家長的威嚴之下戰戰兢兢,做作業如同赴湯蹈火寸步難行。

多數家長也都知道,孩子的教育要從小抓起,於是抱着“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對孩子進行口誅筆伐。

其實,不管家長們採取何種行爲,都是圍繞孩子的教育展開的。

進行打罵教育會讓孩子變笨,這是因爲以下幾個方面:

一、違背自我認同

自我認同是指能清晰地認識並且接納自己和周圍的環境,在不斷靠近近目標的過程中,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以及社會的認可。

一方面個體能夠從這種認同感中找到自信,另一方面又形成了自己的主見,不會隨波逐流。

當孩子與家長的意見不一致時,說明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具有了很強烈的自我認同感。而孩子的想法正是建立在自我認同感之上的。

家長若是強行施壓加以破壞,孩子往往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愛與肯定。

不管表現出懦弱還是叛逆等一些列行爲,都有可能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從而降低孩子情商,失去作爲個體的興奮和愉悅感。

二,恐懼佔據主導

這裏所說的恐懼,主要是說孩子對於家長的恐懼。長期遭受打罵的孩子,生活在被父母支配的恐懼之下,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壓力。

時間久了,擺在面前的一件事情,孩子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解決它,而是家長對於這件事情的態度反應。

比如自己的做法會不會讓父母生氣,有沒有令他們滿意等。這樣一來的後果,等於間接阻礙了孩子的行動力。

在學習上也是一樣,孩子在父母的督促驅使下學習,害怕會遭到父母的體罰。這樣的學習是有違初衷的,不以對知識的渴望爲動力,是爲父母而學。

三、缺乏主動思考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內心充滿着未知與好奇,許多新鮮事物都等着孩子去探索和發現。

之前有一個朋友,向我分享班上小學生所做的繪畫和手工,孩子的精神世界真是充滿了各種奇思妙想啊!

而打罵教育正好扼殺了孩子的這種積極性,迫使孩子放棄想象力和創造力,甚至會喪失主動思考的能力。

給家長的一些小建議:

1.學會給孩子講道理

孩子與家長在一些情況下,乃至一些小事情上容易產生分歧,這時家長不能表現得太過於強勢,否則會引起孩子過激的反應。可以給孩子講相關的道理,以退爲進。

2.學會寬容

作爲家長,應該考慮到孩子身心成長的特點,多包容孩子所犯的錯誤。除此之外,多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留給他們思考的空間,告訴孩子不用怕犯錯,鼓勵孩子多做對的事。

3.學會換位思考

站在不同的立場也就會有不同的觀點,家長與孩子雖然是兩個角色,但家長也要時常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比如說做作業,同一個知識點,在父母眼裏看來很容易被掌握,但孩子理解起來卻很難。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嘗試用適合孩子的方法去教他如何做。

結語: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應該是一縷春風,而不應該是一方對於另一方的恐懼,打罵教育只會阻礙孩子的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