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經一戰、二戰,在戰爭中總結了很多經驗教訓。其中在二戰過後,世界多個國家開始注重地面裝甲集羣的發展,在這方面以蘇聯的“鋼鐵洪流”最具代表性。在1981年的“西方81”軍演中,蘇軍上萬輛坦克集結在波羅的海沿岸,在很短時間內可迅速推平西歐列國,向外界展示出坦克裝甲恐怖的大縱深作戰能力。從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蘇軍堪稱是無敵般的存在,這也成爲各國軍隊爭相效仿的代表。但1991年發生在波斯灣的一場局部戰爭,卻打醒了世界很多陸軍爲王的國家。

在上世紀90年代,伊拉克舉兵悍然入侵科威特,將其非法納入領土的一部分。爲了恢復科威特主權完整,以美國爲首的多國組建了多國部隊。在1991年1月16日,時任美國總統的布什簽署指令,命令美軍向伊拉克開戰,海灣戰爭由此打響。伊拉克方面自恃擁有“百萬雄師”,坦克5600輛,裝甲車7500輛,火炮近4000門。憑藉着強大的地面機械化步兵與防空導彈部隊,薩達姆以及部分樂觀人士對於打贏戰爭有着充足的自信。

但現實卻給了他們狠狠一記耳光,在戰爭的第一階段,多國部隊出動EF-111、EA-6B、EC-130H電子戰機開闢通路,與F-117、F-111、A-6等攻擊機相互配合,在癱瘓掉伊拉克的地面防空陣地後,空中作戰攻擊羣炸的薩達姆“百萬雄師”潰不成軍。在隨後的進攻中,伊拉克地面部隊徹底成爲了各式導彈的試驗場。美軍動用各類型戰機向伊拉克發射了巡航導彈、精確制導炸彈,對伊拉克進行了全方位的狂轟濫炸,徹底擊垮了薩達姆對戰爭獲勝的自信。

在海灣戰爭期間,薩達姆的坦克裝甲集羣在面對美軍的阿帕奇直升機時,猶如兔子遇見了老鷹,對美軍幾乎構不成任何威脅。美軍阿帕奇作戰機羣憑藉着地獄火導彈,在作戰行動中共摧毀伊拉克500輛主戰坦克,顯示出強悍的作戰能力。在空襲戰過後,多國部隊發起地面進攻,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解放了科威特。隨後,伊拉克宣佈接受停火,海灣戰爭以多國部隊的壓倒性勝利落下了帷幕。

事後經過統計,伊拉克有2.5萬人死亡,7.5萬人受傷,約8.2萬人被俘。而多國部隊方面,僅有223人陣亡,697人受傷,13人被俘。經此一戰,世界多國轉而注重現代化空軍力量體系的建設,一種全新的非接觸作戰模式成爲各國軍隊優先發展的重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