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我們拍靜物的時候,你的感覺度ISO是100,這樣噪點可以降到最低,但是環境光就亮,同時也因爲環境光的亮度,你將光圈進行減小到比如F8,這樣快門可能就會在1/200~320的速度,這樣你就會發現對比其他的參數搭配來講,拍出的照片主體更加清晰,更加有質感。通過上面的詳細講解以及影友朋友們在線下的實戰,我們就會發現這樣一個原理,光圈大1檔,光圈的通光量實際變成原來的2倍,反映在照片上亮度就是原來的2倍。

互易律這個概念,可能有些攝影愛好者並沒有聽說過,但是你卻會在攝影的日常中經常用到,直到昨天有個頭條上的影友問了這個問題,又一次決定進行重新的整理並詳細的詳明這個理論概念。如果搞定了這個曝光的概念,或許會對各位夥伴的攝影創作有着更多的幫助。

感覺有用的夥伴記得關注FUN攝影哈!

可能一下直接去講的話,會有些抽象,不過我們可以簡單的用一些U型試管去理解,比如這個試管裏裝了相對量的水,你在一側給試管施加壓力,那麼另一端的水位就會增長,但是在水不撒掉的情況,水的質量是永恆不變的,所以簡單地說就是一個類似於恆等式的原理。

爲了能夠更容易理解,可以從一張照片的明暗開始討論。比如我們拍攝的時候,在進行取景、對焦、構圖之後,還有最重要的一個操作就是控制照片的明暗準確度,攝影專業術語稱之曝光。

但是如果已經入門攝影領域的夥伴都知道一個概念,就是一張照片的明暗程度和四個關鍵因素有着密切關係:環境光的強弱、光圈大小、快門快慢、感光度多少。

環境光非常好理解:就是你拍攝環境中的光線強度,也可以理解爲取景範圍中光線的強度,光線越強,拍出的照片就越亮。

光圈F值:其實這裏不想再詳細的解釋了,光圈很容易理解,就是你鏡頭裏的一個進光孔,這個孔可以通過鏡頭的電子組件進行控制可大可小,大的時候光線通過得快,同時景深與變淺,虛化就強,小的時候光線通過的慢,景深就大,虛化就弱,拍風光常用小光圈。所以光圈越大照片拍的越亮,反之就拍出的照片越暗。

快門S:跟個我們常見的河堤水閘一樣,以時間來控制,以秒爲單位,快門從開啓到關閉的時間越長,進的光就越多,快門速度就越慢(曝光時間長)越容易拍出較亮的照片,但是慢到一定程度時,在相對的環境下,就有可能造成照片太亮而失去細節。

感光度ISO:就是表示相機的感光元件對於光線的敏感程度,感光度越高,照片就越亮,但是因爲電子感光元件的缺陷,在感光度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照片的噪點就會越多,照片質量就越差,這一點要謹慎使用。

以上三個參數都是可以在相機上進行控制的,但是環境光不能控制,所以也就出現了根據環境光進行互易率的控制最終得到相對曝光值正確的照片。

那麼這裏對光圈進行一個較爲直觀的描述,新手可以學習一下,就是光圈F數值越大,光圈越小,進光越少照片越暗。光圈F數值越小,光圈越大,進光越多,照片更亮。

常見的光圈數值,按照整檔位理就是:F32、F22、F16、F11、F8.0、F5.6、F4.0、F2.8、F2.0、F1.4、F1.0

上面的排列順序就是光圈F數值從大到小,所以光圈就是從小到大。一定記住光圈數值越小,光圈越大。比如我們一般把F2.8或者更大的光圈稱爲大光圈,我們把F8或者更小的光圈稱爲小光圈。

所以上面的排列就是從暗到亮。

那麼光圈大小的變化過程是怎麼樣的呢?

光圈每一檔差了根號2倍的關係,光圈的通光面積實際差了2倍。所以同樣條件下,光圈每大1檔,照片亮度是原來的2倍,每小1檔,照片亮度是原來的1/2。這樣直觀的解釋應該更好記住一些。

對於快門的工作原理前面已經講過,上面提到以秒爲單位,比如我們常見的快門參數值:

是:1/8000、1/4000、1/2000、1/1000、1/500、1/250、1/125、1/60、1/30、1/15、1/8、1/4、1/2、1秒、2秒、4秒、8秒、15秒、30秒。前面的多少分之一就是將一秒平均分成多少份,然後電子快門以這個多少分之一的速度進行開啓並關閉來控制相機的進度量。因此上面這些這一排參數就是從暗到亮的一個控制。分母小1/30然後再到30秒整數秒的這個範圍值,攝影愛好者常稱之爲慢快門。

快門的進光量控制和光圈類似,每一檔曝光時間相差2倍。所以同樣條件下,快門每慢1檔,照片亮度是原來的2倍,快門每快1檔,照片亮度是原來的1/2。

同時如果你用過曝光補償這個功能的話,就會知道曝光補償這個重要的參數就是用來衡量一張照片的明暗的。

通過上面的詳細講解以及影友朋友們在線下的實戰,我們就會發現這樣一個原理,光圈大1檔,光圈的通光量實際變成原來的2倍,反映在照片上亮度就是原來的2倍。

如果這時候快門調快1檔,曝光時間變成原來的1/2,等於曝光補償也會隨着再暗1檔。

光圈亮1檔,曝光補償跟着亮1檔。然後快門快(暗)1檔,曝光補償跟着暗1檔。一亮一暗互相抵消了。所以光圈亮1檔,快門暗1檔,整體曝光不變。

你可以這樣理解快門如果朝亮(暗)的方向調節N檔,光圈朝暗(亮)的方向,也就是與快門相反,調節N檔,整體曝光不變。

這個就是互易律的一個理論原理。

這時就需要配合上感光度來綜合進行曝光的控制,我們都知道感光度的數值是以ISO 50、ISO 100、ISO 200、 ISO 400、ISO 800、ISO 1600、ISO 3200、ISO 6400、ISO 12800、ISO 25600等作爲整檔變化來控制光感強度的。

所以感光度每檔也是成2倍的差異的。說白了就是每檔之間對於光線的敏感程度差異是也2倍。

所以上面的排列也是從暗到亮。

同樣條件下,感光度每高1檔,照片亮度是原來的2倍,感光度每低1檔,照片亮度是原來的1/2。

那麼互易律就變成:

光圈、快門、感光度,這三者中的一個或者兩個參數,一共朝某個方向調節了N檔,那麼另外兩個或者一個參數朝相反方向調節N檔,整體曝光不變。

互易律可能有很多夥伴不知道,但是我們每次在拍照的時候都在使用,並使用頻率也很高。但是互易率有最佳的黃金搭配比例。比如我們拍靜物的時候,你的感覺度ISO是100,這樣噪點可以降到最低,但是環境光就亮,同時也因爲環境光的亮度,你將光圈進行減小到比如F8,這樣快門可能就會在1/200~320的速度,這樣你就會發現對比其他的參數搭配來講,拍出的照片主體更加清晰,更加有質感。

所以互易律的使用,需要我們進行更多的嘗試和練習來發現這些參數中的最合理的搭配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