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建設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世界名城,其他城市能給杭州帶來什麼經驗借鑑?浙江新聞客戶端杭州頻道推出《雙城記》欄目,助力城市國際化。 

【地點】上海

【模式】上海推出街道生活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平臺,藉助“大數據”,剖析小區垃圾分類存在的問題,助力垃圾分類取得更大實效。

圖自視覺中國

上海天目西路街道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的顯示屏上,一顆藍色“心臟”劃分成13個區域,27個紅點散落其中,呼吸般閃爍。監控員用鼠標點擊紅點,紅點所代表小區的垃圾分類檔案便映入眼簾,包括這些小區近期的第三方抽檢分值,以及未整改的具體問題。

這些信息同時出現在居民區物業經理的手機屏幕上,一旦抽檢發現問題,系統會不厭其煩地推送短信,並根據整改完成的時間,把小區分成1小時內整改、4小時內整改、12小時內整改和12小時內未整改等檔次,持續向垃圾分類責任人輸送壓力。

這是上海首個街道生活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平臺。藉助“大數據”,這樣的“垃圾分類診斷師”有的放矢地剖析每個小區垃圾分類存在的問題,助力垃圾分類取得更大實效。

圖自視覺中國

從“盲人摸象”到“對症下藥”

“垃圾分類新增問題4例,請立即前往小程序查看詳情。”15時12分,收到手機短信,蕃瓜弄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朱曉蓉打開手機上的“添睦e覽通”軟件,4例問題發生的時間、地點、具體特徵和照片馬上彈了出來。

“主要還是1號箱房垃圾桶滿溢的問題。”朱曉蓉立刻召集物業經理趕到事發地點,十幾個乾溼垃圾桶中午就從垃圾箱房拖了出來,等待清運車來清空。一些居民路過時,以爲這些垃圾桶還可以扔,於是,新垃圾堆到了本已十分接近桶口的舊垃圾上,滿溢出來。

發現問題後,保潔員對滿溢的垃圾桶進行了清理,把桶蓋合上,同時推出兩隻空桶,引導居民將垃圾投入這兩隻空桶內。

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平臺上線後,一有問題,手機就會收到短信;一收到短信,就要在整改限期內迅速整改。朱曉蓉表示,工作壓力比以前大了不少,但發現問題的精準度和處置問題的效率更高了。

記者注意到,蕃瓜弄居民區共有3個垃圾箱房,每個箱房都新貼上了“身份二維碼”。據悉,天目西路街道有38個垃圾箱房都進行了規範升級,標明瞭“身份”。

“垃圾箱房的編號很實用。”朱曉蓉坦言,以前第三方抽查,只會告訴小區負責人最近一次查出什麼問題,卻沒有幾時幾分發生在哪個垃圾箱房等具體線索,整改起來有些“盲人摸象”。現在直接看編號,就知道問題具體出在哪裏。

小區責任人掌握的問題細節越多,就越能從中歸納出特徵,發現問題的癥結,對症下藥。

整改掉垃圾桶滿溢的問題,朱曉蓉和物業經理、小區居民代表沒有就地解散,而是聚到會議室討論長期的“藥方”。把近期的問題放到一起查看,他們發現最近幾次滿溢都發生在1號垃圾箱房,而且發生的時間都在12時到16時,這正好是垃圾桶拖到箱房前等待清運的時間。

討論很快有了結論:“一堵一疏”。堵,蓋住已滿的垃圾桶,並用尼龍網罩住,防止居民繼續投放。疏,是與清運單位溝通,讓清運車輛來得更準時,從而縮短垃圾桶露天等待的時間。

圖自視覺中國

大數據讓瓶頸問題迎刃而解

最近,家住安豐小區的李阿姨,發現小區固定的垃圾投放時間調整了,原本的7時至9時,變成7時30分至9時30分。

“這是分析數據得出的結論。”安豐小區物業經理吳家國打開手機裏的“添睦e覽通”,把一張張扔在垃圾箱房外的“無主”垃圾照片給記者看。這些照片有一個共同特徵:拍攝時間,即被抽查人員抓到問題的時間基本都在9時至15時。

進一步分析數據,他們又發現一些細節:9時至10時,扔在箱房外的“無主”垃圾其實“質量”不錯——大多數投放者分了類,只是由於錯過了上午的投放時間,不想重新拎回家。10時之後亂扔的垃圾,大多是未經分類的混合垃圾。

這些細節促成小區上午固定投放時間的調整,延後半個小時,箱房前的“無主”垃圾銳減。

至於10時之後亂扔的垃圾,安豐小區沒有妥協,在保持18時至20時投放時間不變的同時,延後志願者在垃圾箱房前的值守時間,從與固定投放時間同步,調整到每天9時至11時、13時30分至15時30分。

吳家國坦言,考慮到志願者年齡都不小,值守條件艱苦,一直想調整值守時間,又擔心“沒人盯”問題會反彈。現在藉助大數據,志願者值守的時間調整到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時段,發現問題及監督指導的效率反而更高。

天目西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吳曉斌坦言,隨着垃圾分類的深入推進,一些小區遇到瓶頸,垃圾分類實效上不去,又找不到對策,其關鍵在於無法掌握癥結。比如,混合垃圾出現在何時何地?誰又經常亂扔垃圾?

“抽檢小區垃圾分類實效的第三方,其實掌握着大量數據。”平臺運維方威景科技副總經理翁孝清表示,生活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平臺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讓抽檢數據成爲小區歸納總結出癥結的“診斷”依據,而且成本比垃圾箱房智能化改造等手段要低許多。

記者從天目西路街道瞭解到,試點成熟後,“添睦e覽通”將推廣到街道內的商務樓宇、沿街商鋪,讓大數據推動單位垃圾分類實效的提高。

(綜合自解放日報,原標題《“垃圾分類診斷師”,助力順藤摸瓜找“藥方”》,記者 陳璽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