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齐国,盛产美女。文姜、庄姜、宣姜……都是当时著名的美女,也都是齐国的公主。《诗经·陈风》中有一首《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道出了当时人们对齐国美女的向往。

齐僖公的女儿宣姜,可以算的是当时最美丽的女子,《诗经·君子偕老》,用了很长的篇幅来形容她的美貌,“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这个女子,真的太漂亮了!她的举止雍容大方,她的衣着鲜艳动人,她的头发如天上的乌云,她的肌肤如美丽的玉石,这么美丽的女子,世上无双,堪称倾国倾城好相貌。

看似将宣姜夸上了天,但实际上,这首诗中的一句“子之不淑,云如之何”,则暴露出来,这首诗并不是在夸宣姜,而是在用她的美貌和她的行止,做反衬,做对比。虽然宣姜长得非常漂亮,但是“子之不淑”——她的行止太丑陋!她不是个贤淑的女子!我们又能拿她怎么办呢?

写了这一首诗还不够,《诗经》中接连又有了另外两首诗,来痛斥宣姜的行为,《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墙,指的是宫墙。宫墙上爬满了蒺藜,却没有办法清扫;宫廷内发生了太丑陋的事,却没有办法说出口。我们能怎么办呢?只能捂着耳朵当听不见,只能装作不知道。

那么,这位宣姜究竟做了什么事,让人们对她如此厌恶?《新台》这首诗,给出了答案,“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原来,齐国公主宣姜,长大成人之后,被许配给了卫国的公子伋。但是因为卫宣公听说这个女子长得太漂亮了,就决定自己娶回来做老婆,于是,就专门在河旁修了新台,在这里迎娶了本该是儿媳妇的宣姜。从此也留下一个成语,“新台之丑”。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卫宣公死后,齐国又逼着卫国将宣姜嫁给了卫宣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顽。随后,宣姜又给公子顽生下了五个孩子,其中两个后来做了卫国的国君,还有一个女儿许穆夫人,成了古代有明确记载的最早的女诗人,《诗经》中收录了她的《载驰》、《泉水》、《竹竿》等诗篇。

宣姜的一生,涉及到了三个男人,这三个男人,偏偏是父子关系。最初被许配给了儿子公子伋,后来嫁给了父亲卫宣公,最后又改嫁了另一个儿子公子顽。这件事成了当时的一件丑事,被当时的人们所诟病。

但实际上,这件事的责任在宣姜身上吗?她难道不希望嫁给年轻英俊的公子伋?新婚之夜,年轻英俊的公子伋,成了又老又丑的卫宣公,这位漂亮的公主,心里该是什么滋味?后来,她又被迫改嫁公子顽,成了人们的笑柄。但是,谁又能理解她心中的无奈和悲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