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军攻占明朝之前,有这么三位汉人帮助清军引路,供给,帮助他们成功入关。这三位汉人就有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吴三桂。他在帮助清军之后被封为王侯,镇守南方,手里还掌握着大量的军队,本可以过一个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吴三桂和其他藩王却突然造反,这是为什么呢?

1673年,三位汉人中的一位——平南王尚可喜试探朝廷,他先是主动上书给皇帝康熙,说自己想退休了,年纪大了,想安享晚年,希望朝廷能够收回他的领地。令他没想到的是,康熙还真是同意了,他本来还以为康熙会挽留他一下,毕竟有之前皇太极的誓言在先,这怎么就会直接撤藩呢?

不过事到如今,尚可喜也无路可退,他是三人中胆子最小的,当初降清也是听别人的意见,现在轮到他自己做主,他也一下子乱了阵脚,可是康熙说干就干,收到信息的当天就让手下去把藩地收了回来,而尚可喜也只好跑回老家过真正的退休生活了。

但是其他两个人——靖南王耿精忠,和我们之前说的吴三桂,也凑了一个热闹,他们也上书了,不过这两人可不想退休,他们还希望掌握着权利,享受荣华富贵呢。

但是康熙早就有撤藩的想法了,于是他全部都批准了,并且马上让人收回领地。吴三桂一想,这怎么能直接被收走领地呢?于是他擅自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号召“兴明讨虏”就地起兵造反。

吴三桂也是早就料到了这一步,一早就做好了准备。他坐镇滇中十几年,叛军早就遍布各地,湖南,福建,四川,广西,山西等地方都出来响应吴三桂的反叛。在这个局面下反叛的势力变得非常的大,一时间整个清朝有一半领土都出现了反叛。

其实这个局面,大臣在尚可喜上书的时候就开始讨论了,大家认为有五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种不同意撤藩,因为当年皇太极在位的时候就立下誓言可以让他们三个永远镇守在广东一带,镇守边疆。第二种就是先假装不能下决定,请他们三个人过来北京城,然后用军事手段扣留他们再收取军权。

第三种就是等他们三个人死之后,再强行撤藩,这样就不会啃这三块老骨头。第四种就是直接同意尚可喜撤藩,其他两人就不同意。或者再反过来成为第五种,同意其他两人撤藩,不同意尚可喜的请求。

我们仔细分析这五种方法就会发现,第一种其实是最不可取的,因为无论如何都是要撤藩的,因为他们的权利实在是太大了,一些军事力量已经足够让他们忌惮了。如果贸然撤回所有人的藩地,那么他们必然会暴动,这样清朝就会迎来一次十分大的危机。

但是康熙就是这么做了,于是就出现了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对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参考资料:《清史稿》、《庭闻录•卷六》、《吴三桂大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