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二十三年,二十四史之一的《晉書》編撰完成,唐太宗李世民親自爲《晉書》四個重要傳記寫了史論。但在爲《晉書·宣帝紀》寫的史論中,唐太宗李世民卻狠狠吐槽了司馬懿。

比如對於司馬懿受到稱讚的軍事才能,唐太宗李世民評價爲:“良將之道,失在斯乎”,即認爲與諸葛亮交戰時的司馬懿不是優秀的軍事家。而如果瞭解兩場大戰的話,就知道李世民瞧不起司馬懿的原因了。

衆所周知,司馬懿阻退諸葛亮北伐的戰法是對峙防守,憑藉曹魏對蜀漢的國力和地理優勢耗走諸葛亮。而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用固守來消耗對手也是秦王李世民擅長的戰法,代表就是與宋金剛的柏壁之戰。

武德二年,劉武周派遣大將宋金剛進攻唐朝的“龍興之地”河東。由於李淵最初的選帥犯了嚴重錯誤,河東大半被劉武周佔領,整個唐朝被逼入絕境。無奈之下,李淵只得用計激李世民主動請戰。

武德二年十一月,李世民利用黃河封凍之機快速渡河,在柏壁與宋金剛率領的劉武周主力遭遇。當時李世民的兵力少於宋金剛,唐朝更是因爲之前屢戰屢敗而失去了主動權,士氣銳氣大幅低落。

於是李世民一方面用主力與宋金剛率領的敵軍主力對峙了幾個月,爭取時間恢復士氣。另一方面用少數兵馬在其他分戰場上慢慢奪回主動權並襲擾宋金剛的補給線,逐漸掐住宋金剛的脖子而將其逼入劣勢。

實在無法堅持的宋金剛最後決定撤兵,而李世民接下來完美地展現了“並敵一向,千里殺將”,對撤退中的宋金剛展開死亡追擊。只用了不到十天就將差點將大唐逼入絕境的劉武周、宋金剛集團徹底消滅了。

從柏壁之戰可以看出,李世民以固守達到消耗對手的目標後要立刻給予對手致命打擊,不死不休,這纔是良將應該做到的。而在諸葛亮薨逝和蜀漢全軍撤退的情況下,司馬懿竟然還“閉軍固壘,莫敢爭鋒”。

正因如此,李世民認爲司馬懿在與諸葛亮作戰時幾乎沒有堪稱良將的表現,純粹是依靠國力而已。雖然司馬懿達到了抵擋諸葛亮北伐的戰略目標,但戰場上的表現實在不符合李世民心中的良將標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