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是1911年泰國曼谷一條小巷子裏,幾個人正在喫飯。且,朱拉隆功所做的事,亦與清朝類似——通過學習當時最先進的技術與制度,求得國家免被殖民。

泰國網站上有網友感慨,在拉瑪五世統治時代,皇室人員的日常服飾、打扮很少有泰國特色的。從這個女子身上,便可瞧出來。拉瑪五世朱拉隆功即位於1868年,1910年去世。類比清朝,其統治期橫跨同治、光緒、宣統三代。且,朱拉隆功所做的事,亦與清朝類似——通過學習當時最先進的技術與制度,求得國家免被殖民。
這就是拉瑪五世及其家人,可見,都是很西方化的。據拉瑪五世詞條介紹——他進行了革新運動,首先廢除食田制度和奴隸制度。帶領曾經閉塞落後的泰國逐漸走向現代國家行列,成爲泰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現代泰國的締造者。後世尊稱朱拉隆功大帝。可見,這個人真不簡單。也可知道,其實那個泰國網友的感慨,有點爲賦新詞強說愁。沒有拉瑪五世的主動改革,泰國人也會在列強的佔領下被迫改變自己傳統的。
這是1880年拍攝的,一個奴隸主與奴隸。無論從穿着還是神態還是動作,都很傳統吧?可,這是現在能上網的泰國人想要的嗎?好了,扯完背景,我們再來看看,拉瑪五世改革之後,泰國人的生活是怎樣的。
這是1911年泰國曼谷一條小巷子裏,幾個人正在喫飯。他們來自中國,是當時去泰國打工的。
1933年的街景,跟當時的中國似乎也差不多。之所以能分辨出是泰國,只因人力車後的電線杆上,貼着泰文寫的廣告。
在古代,泰國經濟是自然經濟,農業爲主。拉瑪五世改革之後,泰國經濟有了更多發展方向。當然,農業還是必不可少的。這是農民們在收穫大蒜子。
直到如今,泰國還是世界五大農產品出口國之一,是亞洲唯一的糧食淨出口國。在泰國的鄉村,這樣的場景應該還是經典。
一個Akha(阿卡族)女人在紡羊毛。Akha女人的服飾是很有特色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一下,這裏就不展開講了。
泰國人主信佛教,隨處都能看到和尚。不過看起來,這些小孩子對於化緣的僧人,還是有點少見多怪。
這是1929年一輛泰國皇家郵政車正在裝貨。看起來很先進的樣子,應該算得上快遞了。
當然,日常生活中,也少不得挑着商品到處轉的貨郎。
1967年的曼谷街頭,很發達的樣子。左上角有亞洲賓館的大字招牌,而右下角的廣告牌,無疑顯示泰國已深度處在當時世界進程當中。
1969年的曼谷街頭。背景是21米高的巨大秋千,建於1784年。乃是婆羅門教迎接天神下凡的階梯。每年都有祭司在鞦韆上盪來盪去,結果,死了很多人。1925年,因安全原因,它被移走,基本不再進行傳統活動,而成爲城市地標了。
當然,作爲東南亞國家,泰國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事之一,就是抗洪……(本文照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