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叫做"養兒防老",每個父母都希望在自己晚年的時候孩子孝順,並且有時間可以來陪伴自己,這樣自己在家纔不會太過寂寞,也會活的更加開心,但若是孩子一直忙於工作,那麼老人在家裏也會感到很孤單。

老李是個年過七十的老人家,性格非常和善,在年輕的時候對待自己的孩子也十分和藹可親,並且因爲膝下只有一個兒子,所以對待兒子也非常耐心,一心只想把孩子教育成有志氣,在將來有出息的孩子。

而兒子也沒有讓老李失望,兒子考上了名牌高校,出來工作時也很快就進入了高層,工資月薪過萬,還時常給家裏寄錢,經常被鄰居街坊誇讚。但是唯一不足的就是,兒子工作非常忙,根本沒有時間回來看望自己,就連上次自己生病住院了,周圍了親戚朋友都來看望老李,唯獨兒子還在外地出差。

看着周圍的鄰居都和兒女在一起幸福生活着,而自己卻孤身一人,不由地潸然淚下,並且說道:"早知如此,還不讓孩子在家啃老"。7旬老人的心裏話,令人心酸。

01

當今社會,很多年輕人因爲工作繁忙而讓父母成了"空巢老人"

在現在這個"高壓"時代,很多年輕人都選擇離開了家鄉到大城市打拼,很多人都會覺得,要是一個孩子到大城市工作,那麼這個孩子便是有出息的孩子,父母也不用擔心下半輩子的生活了,但是在當今社會,很多年輕人都因爲自己的工作繁忙,而讓自己的父母獨自待在家裏,變成了"空巢老人",雖然在外人開來,年輕人每個月都會給自己的父母寄一大堆生活費,讓人羨慕不已,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父母想要的並不是孩子有多能幹,而是在晚年的時候能有"陪伴"自己的時間。

02

"陪伴"是對父母最正確的盡孝方式

很多孩子不是沒有孝心,只是在盡孝的時候方法沒有弄對,一般來說,在孩子小時候會覺得,自己以後一定要賺大錢好孝敬父母,這樣纔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但是可想而知,錢可以買到很多東西,但偏偏買不到親情,也買不到生命,父母會漸漸老去,而自己卻慢慢的長大。陪伴父母,纔是對父母最好的盡孝方式。

爲什麼說"陪伴"是對父母最正確的盡孝方式:

1、很多東西可以彌補,但是親情不等人

有一句話叫做"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在這個世界上,錢可以買到很多有形的財富,也可以解決很多方面的問題,弄壞了別人的東西也可以用錢來彌補,但是親情是最無價也是最令人忽視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而當自己想要盡孝的時候才明白已經晚了,那是最令人痛心的。

2、陪伴更能讓父母找到自我價值

父母在晚年時期已經沒有了自己的工作,生活圈子也越來越小,若是孩子出門工作很少纔回一次家,這樣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只會慢慢的疏遠,而父母越來越老便越覺得生活過得很乏味,若是孩子能夠抽空陪陪父母,父母纔會知道這個世界還有值得自己留戀的東西,更能讓父母找到自我價值。

03

父母該如何教育孩子學會真正的"感恩"

1、在工作的同時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讓孩子知道陪伴的重要性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縱使是工作再忙,也應當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多和孩子一起參加戶外親子活動,不要覺得父母工作就是爲了孩子的幸福生活,孩子也是家庭成員,值得被父母去尊重,所以也要讓孩子明白,在小時候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很重要,在長大之後,孩子也應當抽出空閒時間來陪伴父母。

2、不溺愛孩子,培養孩子的上進心

也許每個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但是最好的不一定只靠物質這些來滿足孩子,真正給孩子最好的是在精神上"富養"孩子,讓孩子的心靈更加成熟更有擔當,並且父母可以多給孩子講講勵志的故事,培養孩子的上進心。

3、讓孩子懂得分享,杜絕"自私"心理

在孩子小的時候,便要教會孩子懂得分享食物,當孩子與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時候,及時教育孩子把自己手中的零食分給周圍的小朋友一起喫,並且讓孩子知道,做一個懂得分享的人,人緣都不會太差,若是自私自利,也不會有人會與你深交。

結語:"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最令人傷感的事情,所以在年輕的時候便要知道,賺再多的錢也沒有親情重要,而父母在小時候也要及時教育孩子,陪伴纔是最長情的告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