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常用藥物,比如抗組胺藥、抗膽鹼藥、鈣離子拮抗劑、水楊酸類藥物等,都能在高溫環境下誘發熱射病,因此,夏季高溫天氣,喫藥時,應該有預防意識,並且注意觀察服藥後的身體反應。熱射病,近年來才受到醫學界的關注,相關的研究成果並不是很多,關於熱射病的定義,迄今還沒有受到普遍接受的標準。

氣溫升高,做好防熱和補水

天氣越來越熱,被熱浪擊倒,送到醫院的人也越來越多。將人熱暈,甚至熱死,這事兒,的確存在。造成這種悲劇的疾病,叫熱射病。那麼,問題來了,氣溫更高的非洲怎麼辦?咦,對喔,沒太聽說過非洲熱死多少人呢?這是爲什麼呢?咱們現在來看其中的細節。

熱射病,是需要進行重症監護的損傷。據報道,患熱射病後,28天內的死亡率可達58%,由於氣候變化,目前,熱射病死亡人數有所增加,每年死亡約2000人。熱射病,近年來才受到醫學界的關注,相關的研究成果並不是很多,關於熱射病的定義,迄今還沒有受到普遍接受的標準。

熱射病,現在常用的是布沙馬定義。這個標準,將熱射病定義爲核心體溫超過攝氏40度,並且伴有皮膚乾燥和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出現譫妄、驚厥或昏迷。以往的觀點認爲,熱射病可以根據是否運動,分爲2種。1種叫勞力性熱射病,容易發生在身強力壯並且進行劇烈身體活動的個體,比如運動員或體力勞動者;另1種叫非勞力性熱射病,較多發生在低水平身體活動的老年人,特別是伴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疾病、癡呆、酗酒等非臥牀患者。

熱射病還有1種定義,是由日本急症醫學協會提出,在2014年制定並公佈的標準。這個定義認爲,熱射病患者暴露於高溫環境中,並且符合以下1項或多項,包括第1,意識障礙、小腦症狀、驚厥或癲癇發作等中樞神經系統表現;第2,肝或腎臟功能障礙;第3,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凝血障礙。此外,還有學者根據病理生理機制,提出了布沙馬替代定義,將熱射病描述爲1種與全身炎症反應有關的過熱反應,並且導致腦病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的綜合徵。

咱們人體的體溫,主要由下丘腦調節,會通過蒸發、輻射、對流、傳導等與出汗相關的機制,起到體表降溫的作用。隨着體溫升高,交感神經活躍,皮膚血管舒張,增加血流量,引起發熱出汗。但是,血管舒張會引起血管內容量相對減少,如果不能及時適當補充水和鹽,就會導致熱暈厥,隨着內臟灌注的減少,就會引起器官衰竭。被動熱暴露引起的高熱,還可以導致內毒素從腸黏膜滲漏到全身循環,導致全身炎症反應、凝血反應、直接細胞毒性效應,損傷血管內皮,導致微血栓形成。

應對熱射病,關鍵在於早期識別並採取措施,關鍵是迅速降低核心溫度,並且防治凝血障礙。具體措施被總結爲9早1禁。9早是指遲早採取降溫、擴容、血液淨化、鎮靜、氣管插管、糾正凝血功能紊亂、抗感染、腸內營養、免疫調理。1禁是指禁上在凝血功能紊亂期進行手術。這些措施聽上去比較專業,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只需要記住1個要點,熱射病很危急,需要早送醫院,當然,還需要備好錢,因爲需要住進重症監護病房,嗯,就是那個按小時收費的地方。

熱射病,可以預防。具體預防策略,首先是使用空調,重點人羣,氣溫很高的時候,就不要只想着省電費啦。其次是限制白天的戶外活動。同時,還要注意補充充足的液體,穿着寬鬆的淺色衣服。此外還要注意藥物引起的液體流失、出汗減少、心率降低等副作用。容易誘發熱射病的因素,主要包括高熱、胃腸炎、腹瀉、嘔吐、脫水、失眠、65歲以上高齡或15歲以下幼齡、嗜酒、久坐、肥胖、低鉀血癥、心肺疾病等,具有這些因素的人,需要格外當心。常用藥物,比如抗組胺藥、抗膽鹼藥、鈣離子拮抗劑、水楊酸類藥物等,都能在高溫環境下誘發熱射病,因此,夏季高溫天氣,喫藥時,應該有預防意識,並且注意觀察服藥後的身體反應。要切記,熱射病不是簡單的中暑。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爲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