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2日讯北京时间5月22日,最新出版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在封面发表了山东农业大学孔令让团队在小麦赤霉病研究领域重大成果。4月10日,山东农大作为唯一通讯单位的成果登上《科学》主刊,孔令让团队在全球首次找到并克隆抗赤霉病关键基因Fhb7,为解决小麦赤霉病世界性难题找到了“金钥匙”。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2日讯北京时间5月22日,最新出版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在封面发表了山东农业大学孔令让团队在小麦赤霉病研究领域重大成果。此前的4月10日,《科学》杂志已经以“First Release(首次发布)”形式在线发布了该研究成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山东农业大学的科研专家们,与国际顶级三大学术期刊《细胞》《自然》《科学》来了一次全方位的“亲密接触”,演绎了由参与研究到合作研究,再到主导研究的重大科技攻坚“三部曲”。花开频频,成果硕硕,山东农大多年来对人才、科技的重视与培养,科研人员多年的执着与坚守,换来了重大突破的集中爆发。

3月13日,卢从明教授参与研究的成果发表在《细胞》主刊,深度阐释了叶绿体蛋白运输和分选机制。

3月19日,段巧红教授作为第一作者的文章刊登在《自然》主刊,在分子与生化水平上解析了被子植物有性生殖机理,为解决小麦、玉米、蔬菜、果树等作物杂交育种中的“卡脖子”问题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4月10日,山东农大作为唯一通讯单位的成果登上《科学》主刊,孔令让团队在全球首次找到并克隆抗赤霉病关键基因Fhb7,为解决小麦赤霉病世界性难题找到了“金钥匙”。这是我国小麦研究领域首篇Science文章,也是我国小麦重要功能基因研究领域首篇CNS三大主刊文章。“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高度评价孔令让团队的成果,认为这是一个禾谷类作物种质改良和创新的难得基因,将有力提升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水平,为产业提质增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闪电新闻记者 邓鹤 泰安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