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俞敏洪:其實大部分的公立學校包括教育培訓機構都沒有考慮到在線這種模式對地面教育的補充,在疫情之後,包括民間的、甚至是公立學校,會形成一種比較明顯的omo模式,就是大量的老師已經會開始藉助線上工具來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俞敏洪認爲,疫情前和疫情後的教育模式會發生改變,但不會因爲一件突發事件而改變基礎教育的基本框架,因此線上教育並不會取代地面教育。

疫情對不少領域都帶來一定的衝擊,但在線教育卻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

在線教育能否破解我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難題?後疫情時代,在線教育又會不會發展成教育的“常態機制”?

總檯央廣記者朱宏源專訪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

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

利用5G等互聯網資源提升英語教學質量

在“停課不停學”期間,全國兩億多學生居家通過在線教育軟件進行線上學習,諸多平臺都提供了優質、免費的學習資源。

據統計,截止2019年11月,中國百兆寬帶用戶佔比超80%,但是在一些偏遠山區和農村比例卻非常低,鄉村地區信號不穩定,設備、教育資源的缺乏,都成了孩子在線學習的“攔路虎”。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在提案中表示:可以利用5G互聯網資源提升農村和山區的教育質量。

俞敏洪:如何利用5G等互聯網資源來提升農村地區和山區的中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問題,包括對中小學,尤其是小學階段的英語老師進行培訓,並且用遠程的方式輸送更好的海內外的英語教學資源的問題,我調查了一下,對於農村的小學來說,語文數學都不太是個問題,英語教學真是個大問題。因爲好的英語老師在農村待着的可能性更小。

在線教育平臺要注重師生互動功能研發

線上教學在城市中已經司空見慣,但孩子們上網課的情況如何,一些家長坦言,雖然老師在線上的時間安排與線下教學保持了高度的一致,然而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管和督促,再加上缺少互動,很難達到預期中的學習效果。

俞敏洪認爲網課的優勢是有目共睹的, 但在線教育平臺更應該注重老師與學生間互動功能的研發,通過增加互動頻次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俞敏洪:家長髮現,資料和信息的傳輸比原來更加方便,因爲原來大家都是地面上買課本,家庭作業的交付來回有時間差。現在這種機會基本上都即時性地遞交作業和作業批改以及老師的教學資料的上傳。學生課前、課中、課後作業完成以及反饋的過程半徑大大縮短了。第二,在線教育現在也有很多互動功能,家長髮現其實這種互動對孩子來說反而有一個好處就是,互動的頻次其實比在地面教育的時候反而更加增強了。當然首先是這個平臺要有互動功能,如果沒有互動,就比較麻煩一些。

地面教育會被取代嗎?

疫情前我國線上線下教育比例大約爲1:9,而疫情期間在線學習成爲剛需,約2億的中小學學生與4000萬的高校學生幾乎全部上網,“停課不停學”,從城市到鄉村,絕大部分家庭以最快的速度熟悉了在線教育。地面教育會被取代嗎? 俞敏洪認爲,疫情前和疫情後的教育模式會發生改變,但不會因爲一件突發事件而改變基礎教育的基本框架,因此線上教育並不會取代地面教育。

俞敏洪:其實大部分的公立學校包括教育培訓機構都沒有考慮到在線這種模式對地面教育的補充,在疫情之後,包括民間的、甚至是公立學校,會形成一種比較明顯的omo模式,就是大量的老師已經會開始藉助線上工具來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這也就意味着未來的地面課堂一定會結合在線課堂以及在線的其他信息流來解決學生的一些學習問題,它會形成一個完整的地面和線上的結合。

俞敏洪認爲,在疫情結束以後,地面教學重點和在線教育重點的分工和合作應該更加明確,形成一個非常緊密的線上線下結合模式。

俞敏洪:不管是在線還是地面,對於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的設計非常重要。第一個是控制學生學習的小時數,每一個學生每門課儘量不超過兩個小時,因爲在線學習有一個特點,孩子老盯着屏幕的話,他會比較勞累;第二,嚴格控制教學的難度,以同步教學爲主要的核心教學。第三個,我們堅持小班教學,因爲小班教學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有所受益。

線上教育將迎來整合浪潮蓬勃發展

危中有機。疫情之後,中國的教育板塊大概率會迎來一波市場整合浪潮。沒有強大的資本支持,線上教育系統的小型機構有可能難以維持。俞敏洪認爲,這將會帶來新的機遇,這種機遇,不僅僅只擺在教育行業。

俞敏洪:比如說現在一些中小機構,由於疫情的影響,現金流斷流什麼的,會導致中小機構可能關閉或者暫時關閉。這樣的學生流就會流到更大的機構去。所以對於大機構來說,只要撐過這一次疫情的難關,就會有一個更好的機會。因爲中小機構自己研發這樣的平臺難度還是很大的。所以它會迎來一波整合浪潮,有些小機構藉助於第三方平臺的力量,最後慢慢地依然會起來。這批不行了新的一批會起來,依然會蓬勃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