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雍正抓住這個把柄借題發揮,說年羹堯本來不是一個辦事粗心的人,這次是故意不把“朝乾夕惕”四個字“歸之於朕耳”。雍正最初非常器重年羹堯,可以說年羹堯的一切都是他父子兩代人給的,殺心不會起於一念之間,而是由來已久。

每個男人都熱愛權力。而權力是無窮無盡的,追求的人永遠得不到滿足,哪怕你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最後你還是要把那個人拉下來自己當老大,再最後,你開始與天鬥!權力是世界上最毒最上癮的藥!所以,要學會節制!

年羹堯生於康熙十八年(1679年)年羹堯出生,他的父年官至湖廣巡撫。年羹堯自幼讀書,頗有才識。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進士,改庶吉士,授職翰林院檢討,開始他的“政治生涯”!年羹堯是那個年代的傳奇,官場之上可謂平步青雲,之所以這樣,除了他的個人才華,當然少不了他生命中的貴人,這個貴人是所有爲官之人羨慕不已,那就是康熙大帝。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年羹堯進京入覲,康熙御賜弓矢,並升爲川陝總督,成爲西陲的重臣要員。到了雍正繼位,年羹堯更是倍受倚重,和隆科多並稱雍正的左膀右臂。雍正二年,年羹堯平定青海羅卜藏丹津叛亂。 平定青海戰事的成功,雍正遂予以年羹堯破格恩賞,晉升爲一等公。此外,再賞給一子爵,由其子年斌承襲;其父年遐齡則被封爲一等公,外加太傅銜。此時的年羹堯威鎮西北,又可參與雲南政務,成爲雍正在外省的主要心腹大臣。
所謂物極必反,年羹堯的權力在此時達到了頂峯,受到的寵愛也達到了頂峯,再往上,愛新覺羅家不會再給他更多,起碼江山和皇位必須得到穩固,可年羹堯不懂,他現在已經極度膨脹,加上手裏的兵權,那可是大國重器,他對皇帝的態度和手裏的權力讓皇帝感到了威脅和不滿,甚至忌恨!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出現了“日月合璧,五星連珠”的所謂“祥瑞”,羣臣稱賀,年羹堯也上賀表,一時疏忽把“朝乾夕惕”誤寫爲“夕惕朝乾”。雍正抓住這個把柄借題發揮,說年羹堯本來不是一個辦事粗心的人,這次是故意不把“朝乾夕惕”四個字“歸之於朕耳”。並認爲這是他“自恃己功,顯露不敬之意”。接着雍正先將年羹堯的親信甘肅巡撫胡期恆革職,使其不能在任所作亂,解除年羹堯川陝總督職,命他交出撫遠大將軍印,調任杭州將軍。 年羹堯調職後,內外官員更加看清形勢,紛紛揭發其罪狀。 最後,雍正念及過往,賜其獄中自裁。

你說年羹堯在執着什麼?讓我想起了《人民的名義》中的祁同偉,這個執意改變命運,勝天半子的男人,最後輸給了誰?祁同偉最後認爲自己是輸給了命運,他覺得他輸的不是侯亮平,不是沙瑞金,是老天。想讓我祁同偉衝你們這些人低頭認罪,做夢!祁同偉拋棄了道德,尊嚴甚至一切,可最後還是無法改變命運,他最後靠着“自殺”與老天做了最後一場鬥爭。雍正最初非常器重年羹堯,可以說年羹堯的一切都是他父子兩代人給的,殺心不會起於一念之間,而是由來已久。年羹堯的所作所爲讓皇帝忌憚,所以殺他也是必然,但用他的才華也必然。可以看出雍正對年羹堯是非常瞭解的,最後讓年羹堯自殺,是給足了面子,也體現着皇帝心中對他的愛惜,但年羹堯已不再滿足現在的地位,所以他必須死。

年羹堯在執着什麼?執着的是他無法改變的命運,無法戰勝的天,無法衝破的愛新覺羅家族幾百年經營的牢籠,可他又是如此得不服!年羹堯爲什麼不認錯,因爲他沒有錯,要錯,也錯在他的羽翼還不足夠豐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