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仅如此,印度落后的基础设施、印度教育的差异性都难以支撑这个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落后的基础保障不能带来企业的正常运行,印度教育的差异性让印度员工掌握技术的能力产生很大的差别,这些是和中国工业相差最大的一点。我国从新中国的建立开始重视工业的发展,虽然当时我国的工业远低于其他国家,于是我国开始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开始大力发展教育,这里就体现了我国和印度发展态度的差异性。

根据环球网援引印度《明特报》的报道表示,目前印度正在追逐一个难以实现的“中国梦”,印度政府开发46万公顷的土地以吸引寻求我国的制造业转移至印度。但其实仔细想想就知道这是一件不太可能实现的事情,我国有庞大的国内市场、收入以及世界第一的基础设施,这是印度所比不了的。

但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印度明明和中国的起点一样或者说印度的起点比中国还高,为何现在反要来追逐“中国梦”?印度虽然和中国都是人口大国,但印度的发展更加偏向于自己国家的军事能力,并不看重所谓的信息产业以及国家的经济,甚至拥有十几亿的人口都面临着就业困难的处境。虽然这种情况在近几十年得到了好转,印度开始重视工业的发展以及工业品的出口以及进口,但由于印度资源的匮乏和印度农业的先天不足,对印度实现工业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不仅如此,印度落后的基础设施、印度教育的差异性都难以支撑这个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落后的基础保障不能带来企业的正常运行,印度教育的差异性让印度员工掌握技术的能力产生很大的差别,这些是和中国工业相差最大的一点。我国从新中国的建立开始重视工业的发展,虽然当时我国的工业远低于其他国家,于是我国开始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开始大力发展教育,这里就体现了我国和印度发展态度的差异性。印度通过向国外购买先进武器以及产品来壮大自己的国家,但本质上却没有丝毫的改变,印度缺乏自己创造的技术。而我国通过发展教育进行改革走向了一条工业化的道路。我国工业从一个毫无基础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的转变,这个转变无疑是被载入历史的。

而对于印度试图转移我国制造业的企业肯定会遇到较大的阻力。首先,供应链不可能大规模的从中国进行转移,印度并没有像我国一样的密集供应链。其次,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国内市场已经成为全球企业前往投资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印度的基础设施、以及印度自己的错失良机,都使得印度和中国相比相形见绌。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中国一个又一个产业和巨大的本地市场来看,就算印度为工厂提供再多的土地,但由于印度在工业方面自己的缺点,生产企业都不会大规模转移到印度。(奈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