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古塔記略》載:相傳兄弟六人,佔據此地,滿語稱“六”爲“寧古”,稱“個”爲“塔”,故名“寧古塔”。寧古塔在牡丹江一帶,說起來算是滿人的發源地了。

雖說現在是個物產豐富,繁榮的城市,但在古代這也屬於極其苦寒之地,以漁獵爲生,生產落後,自然條件惡劣,而犯人又大多是宮廷內部勾心鬥角的失敗者,也算是士大夫階層,哪裏受過這種苦?

古代發配流放之地都是偏遠荒蠻民智未開盜匪橫行缺喫少穿的地方,發配路途遙遠犯人還要佩戴枷鎖,因爲是犯人更不可能坐轎子騎馬了,都是看押加上犯人一路步行,風餐露宿披星戴月的趕路。

在古代沒有現代交通工具的情況下,上千裏的路程,發生意外的情形非常普遍,不管是人爲的還是意外的,很多犯人其實是到不了發配流放之地,在押送途中就身亡了。

從北京到寧古塔,4000里路。這是一趟長達四個月的遷徙,每日50裏,日日無歇。交通發達的今天,50裏不過半小時車程,但幾百年前,對於只靠雙腳,又身帶枷鎖的流人來說,卻是極大的考驗。寧古塔在黑龍江以北,是廣袤的冰封之地。像居家被髮配到寧古塔的,在朝中又沒有人幫忙疏通說情的,一般是很難再回到中原。像被髮配過去的楊越和妻子就在寧古塔生活得很好,給寧古塔帶去了耕種技術,改變了寧古塔原始獵漁爲生的生活方式。後來在寧古塔這裏做生意,成爲了一代商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