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飛哥採風另一種意境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民國時期已經很少有人再將碎銀子作爲流通的貨幣了,隨着錢莊制度的倒閉,所以銀票基本上也都沒有用了,反而被一些相對先進的銀行兌換券所取代。當時市面上所流通的大洋有很多種,有墨西哥鷹,日本龍洋,袁大頭,孫大頭都稱之爲大洋。民國初期一塊大洋抵現在多少人民幣?
民國時期的社會也非常的不安寧,我們就以一定的地區範圍,時間範圍,以及主要城市來做一個限制,查清楚當時的收入水平,才能清楚當時的物價。上海爲例,普通工人的月收入大概20大洋左右,技工、教師、護士等每個月的收入能超過50大洋,這樣就達到了小康水平。而對於醫生,記者,作家,律師,教授,每個月就可以拿到將近200大洋的收入
按當時魯迅先生在北京師範大學當教授時的工資300大洋來算,相當於現在至少3萬人民幣,而當時一般工人的工資也就5-10個大洋,蔡鍔將軍當雲南總督時月薪也才65個大洋。
根據民國時期各地各時間的對比,都有出入,各個地區貧富差距還是很大的,但是每塊大洋基本都是和一千文以上等同,所以說一塊大洋怕是至少可以買五百個包子了。一輛當時的小汽車也僅僅需要幾百大洋,所以說當年大洋的價值還是挺高的,一個普通人家能收入幾塊錢就能填報一家人的肚子了
以民國初期的物價推算,當時的一塊大洋價值約等於今天的250元,而到中後期時的價值就沒有這麼高了,只能值現在的100元人民幣。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