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接着說《知否》原著,看到長柏中舉,盛紘也很高興,但他生性謹慎,並沒有大肆鋪張,只是低調的在家裏宴請了知府、通判等同僚,只擺了兩三桌慶祝。長柏也很爭氣,後來參加翰林院考試,考中了庶吉士,這個庶吉士更不簡單,可不是所有的進士都能考上的。

電視劇《知否》中,盛紘以書香傳家。他的父親曾經中過探花,風光一時,所以才能娶回勇毅侯的獨女。盛紘也在科考的道路上,一路過關斬將,殺出重圍。最後不負盛老太太的期望,考中了兩榜進士。


盛家有參加科舉的傳統,所以盛紘根正苗紅,深諳科舉之道。盛家的兒孫們,幾乎都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中勝出,個個都有功名傍身。原著中盛家的兒孫,大多都是進士出身,造就了盛家百年望族、屹立不倒的神話。

原著裏,盛長柏和齊衡在一個學堂裏讀書,一起參加鄉試。鄉試兩個人都同時中舉,不過長柏名次要比齊衡好很多,長柏考中了十幾名,齊衡約莫百名左右。

可能有的觀衆會說,看古代的話本小說,裏面的讀書人似乎輕輕鬆鬆的就能考上個狀元,然後遇到一個漂亮的閨閣小姐,正好在拋繡球招親,最後婚姻、名利全收。這些只是小說家的演繹,幻想的成分居多,實際參加科考猶如脫了一層皮。


接着說《知否》原著,看到長柏中舉,盛紘也很高興,但他生性謹慎,並沒有大肆鋪張,只是低調的在家裏宴請了知府、通判等同僚,只擺了兩三桌慶祝。而齊衡家高興壞了,宋代重文輕武,儘管齊家,位高權重,但畢竟是靠世襲,並不算光彩,所以齊衡中舉相當於光耀了門楣。

齊家大肆炫耀,擺了半個城市的流水宴,門口放的鞭炮就花費了好幾百兩銀子。爲了顯示慈善,還扛了幾籮筐白麪饅頭施捨於窮人。

平寧郡主一時也得意地忘了形,給長柏的母親王氏顯擺,意思是齊衡能和長柏一起讀書,是長柏的福氣,連帶的盛家也有了體面。盛紘長袖善舞,不卑不亢,巧妙地把這個話題遮掩了過去。


很快平寧郡主就打了臉, 長柏和齊衡一起參加“春闈”,長柏考中了進士,位列二甲第五名。長柏的母親王氏大喜過望,立刻就想着放鞭炮、擺宴席,大肆慶祝一番。被盛紘連忙制止了,因爲齊衡榜了。

齊衡的父親齊大人,知道像長柏這樣一次能夠考中的畢竟是少數,大部分還需要好幾次才能考中。小編中學課本里學的《范進中舉》,裏面的范進考到老了,才中了一個舉人。即便這樣,就已經高興瘋了。

後來齊大人請教了主考官才知道,中了舉之後,要踏踏實實的在家閉門讀書,齊家太過高興和招搖,又從登州回京城過年,來回折騰。導致齊衡考試前大半個月臨時抱佛腳,所以纔沒有考過。


這時齊大人才拍着大腿後悔不已,難怪盛府過年冷冷清清,長柏中了舉也沒有大肆慶祝。不由地對盛紘刮目相看:到底是科班出身,就是辦事老到,就是有經驗!

長柏也很爭氣,後來參加翰林院考試,考中了庶吉士,這個庶吉士更不簡單,可不是所有的進士都能考上的。看過電視劇的都知道,如蘭的丈夫文炎敬也考上了進士,是二甲十三名,但是卻沒有考上庶吉士。


這個庶吉士怎麼說呢?套用電視劇中那個孫秀才(就是囿陽老家盛淑蘭的丈夫,常說有辱斯文的那個窮酸秀才)的母親的話來說:庶吉士纔是宰相根苗,至於孫秀才還差着十萬八千里呢。

宋朝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非進士不入翰林院,非翰林不入內閣。因此庶吉士又被稱爲‘儲相’,也就是說,長柏將來有可能平步青雲,直入內閣掌權。


盛紘也是這樣爲自己兒子打算的,在盛紘的一再盤算下,在朝廷波譎雲詭,風雲變幻的時候,盛紘果斷的讓兒子外放,保存實力,累積官聲。長柏在官場“老油條”盛紘的指點下,最後果然當上了權勢顯赫、名重一時的宰輔,那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榮耀。

盛長柏最該感謝的就是自己的父親,盛紘在前面鋪路,爲兒子謀算了最好的成長、晉升空間。兒子再好漢,也得有一個給力的老爹才能錦上添花!盛紘這個老爹爲兒子指引前程,還是比較靠譜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