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上這兩種扛旗士兵,是不需要隨軍隊衝鋒的,他們只需要留守中軍、守在主帥身邊即可,起到表明身份和振奮軍心的作用。將數萬人的龐大軍陣劃分爲若干小隊,每隊都有一個扛旗士兵,負責傳達帥陣發佈的將令,用這種方式來調動軍隊,起到三軍協調作戰的效果。

大家好,我們的豫西八大碗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這其中的原因也很簡單,畢竟扛旗的都非等閒之輩,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令旗舉得不正,那麼扛旗士兵就要被斬首,倘若令旗丟失損毀,而與他同隊的士兵,全斬。
當我們觀看古代影視劇的時候,是否出現這樣的疑惑?每當兩軍列陣交戰時,在手持兵戈的陣營中會遍佈着諸多扛旗士兵。
兩軍廝殺時,他們也會隨軍衝鋒陷陣。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而帥旗,顧名思義,就是向敵方表明主帥身份,一般用這種旌旗,說明統帥對敵有足夠的威懾力,能夠起到旗立敵退的效果,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岳家軍和戚家軍。
以上這兩種扛旗士兵,是不需要隨軍隊衝鋒的,他們只需要留守中軍、守在主帥身邊即可,起到表明身份和振奮軍心的作用。
比如靖難之役,朱棣被李景隆的60萬軍隊包圍,命懸一線,危在旦夕,但恰好此時一陣風吹斷了敵方的帥旗,幾十萬大軍就這樣稀裏糊塗地“戰敗”了。
真正需要隨軍衝鋒那叫令旗,簡單點說就是發號施令的旌旗。
我們都聽說過鳴金收兵這個詞,鼓聲的確也能起到號令三軍的作用,但會被戰場中的廝殺聲遮掩,距離遠的士兵可能聽不到聲音而延誤戰機。
既然聽覺上受阻,那就索性改爲視覺。
於是乎,識旌旗,就成了每個新兵的必修課。
將數萬人的龐大軍陣劃分爲若干小隊,每隊都有一個扛旗士兵,負責傳達帥陣發佈的將令,用這種方式來調動軍隊,起到三軍協調作戰的效果。
既然扛旗士兵這麼重要,那爲什麼不優先擊殺呢?只要殺掉,就能斷其通訊。
不管戰場打得多混亂,扛旗的士兵都會被一隊人捨命保護着,要想碰到他,除非這一隊人都死絕了,所以扛旗士兵相較於於其他士兵,只會更加地安全。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