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秦始皇陵修建过程中需要如此之多的水银,仅仅依靠旬阳一个地方的矿区肯定是不够的,以秦始皇如此礼敬清来看,失去其他诸侯客户的清家族需要更多的和秦国交易,双方实际上更像是贸易关系。目前旬阳考古工作者在旬阳县发现了种多秦汉时期的丹砂采掘坑洞,作为离秦始皇陵较近的丹砂矿物产地,旬阳作为重要的水银来源几乎是无可争议的。

大家好,我们的校园社团那些事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秦始皇陵作为中华第一大陵墓,虽然目前还没有正式发掘,但是根据各种文献记载以及实地勘察,陵内包含大量的陪葬品是毫无争议的,而陵墓内富含大量水银同样也是可信的。
墓中水银的使用既用来模拟江河湖海,代表秦始皇对中华大地的统治,也可以抵挡盗墓贼的入侵。就目前勘察的情况而言,墓内的水银应该是以吨为单位存在的;那么在那个生产力远不如今天的2000年前,秦国工匠们是如何获得如此数量的水银呢?
水银运用历史悠久
水银作为一种在自然界以化合物存在的金属,我国古代很早发现了这种神奇的金属,一方面用来给各种器物镀金,另一方面这种闪闪发亮的液态金属也被认为是延年益寿的灵药。
丹砂作为水银的硫化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比起铁、铜等矿物来说要稀少的多,而且具体的提炼方式也只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寻常百姓基本见不到,更多的资源被掌握在朝廷或者地方大家族手中。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一些古代青铜器等就已经有依靠水银来进行鎏金加工的痕迹。
大秦帝国的水银来源
虽然一些可靠的文献曾记载了皇陵使用水银的事,但是这些水银到底从何而来却没有明确的记载,目前只能通过一些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来猜测。
首先就是旬阳。旬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春秋战国时曾一度处于秦国和楚国交界处,双方展开了多次交锋,最终秦国获胜。之所以两国要争夺此处,不仅因为地处边境,还因为当地的矿物质。目前明确发现近40种矿物,而在秦国时期,这里是当时整个中华大地上最大规模的丹砂矿物产地之一,丹砂正是重要的水银化合物。
目前旬阳考古工作者在旬阳县发现了种多秦汉时期的丹砂采掘坑洞,作为离秦始皇陵较近的丹砂矿物产地,旬阳作为重要的水银来源几乎是无可争议的。
除了旬阳这处被官方控制的水银产地,当时在今天重庆东南地区还生活着一位很有影响力的女企业家,她的名字叫清,因为家族在巴地,又是一个寡妇,因此她被称为巴寡妇清。她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企业家,因为连将天下一统的秦始皇对她也客客气气,虽然她只是一个寡妇,能够获得如此成功跟她的家族是脱离不了关系的。
就现在考古发现的资料显示,清的家族掌握了丹穴山这个地方,山上出产重要的矿物丹砂,可以说清的家族掌握了丹穴山里丹砂的开采、运输、销售等一系列权力,作为高档的矿物,她的交易对象也都是各地的诸侯、王族等等,当然也包括秦国。
秦国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一般对于顺从的地方大族等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采取将家族领袖等重要人物迁徙至咸阳城的办法,清也在迁移之列,这样既加强了对家族的管控,也没有大开杀戒引起太大的民愤。
以清所在家族掌握的资源,对于任何王公贵族来说都是很有吸引力的,秦始皇当然也不例外。秦始皇陵修建过程中需要如此之多的水银,仅仅依靠旬阳一个地方的矿区肯定是不够的,以秦始皇如此礼敬清来看,失去其他诸侯客户的清家族需要更多的和秦国交易,双方实际上更像是贸易关系。
其实当时除了上述两个丹砂产地,在南岳地区也有大量的丹砂产量,但是因为路途遥远,加上当时南岳地区的开发并不发达,因此南岳地区即使向秦皇陵工地提供丹砂或者成品水银,数量也不会太大。
结语
关于秦始皇陵,目前因为没有太多确切的记载,关于地宫的造型、陪葬物等等都是个未知数,可以明确的是秦始皇墓一旦打开,犹如开启了一座巨大的博物馆,历史学家们最希望的是找到尽可能多的文字记载,这样不仅对研究陵墓有很大的帮助,对历史的研究也同样重要。
而陵墓内大量的水银不仅是阻挡盗墓贼的有效武器,对于考古发掘同样是个障碍。一旦正式发掘,将能够搞清楚水银的具体分布和储量,也许还会有确切的记载搞清楚这些水银的来源呢。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