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是,不难想见,当诸葛亮摆下空城计时,其实是把选择权交给了司马懿,是一鼓作气擒杀诸葛亮,做一个大魏王朝的忠臣,而后被卸下兵权,任人宰割。得益于诸葛亮猛烈的进攻,魏国西南部边陲连年告急,曹魏换了好几位最高将领也无法遏制诸葛亮的攻势,直到司马懿上台,才勉强与诸葛亮打得有来有回。

大家好,我们的尘封书籍海洋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自古以来,《三十六计》一直都是我国传统经典中最令人熟知的经典之一。其中的空城计更是被广泛的用于各个领域。但事实上,空城计这个计策在其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时就已经被人识破了,只是由于一些更加隐晦的原因,这个计策最终成功达到了施计者的目的。
民间传说大多认为空城计最早出自诸葛亮之手。相传诸葛亮六出祁山之际,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结果马谡因为骄傲自满而防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事实上这段记述中疑点是很多的且当时就有人质疑:司马懿如果真得到这样的机会,麾下十余万大军,把他围住不就完了? 派几个神射手过去射诸葛亮,或者派一个小队过去火力侦察一下,立即就可以拆穿诸葛亮的把戏,一直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再怎样也不至愚蠢胆怯到"扭头就跑"的地步。
但事实上,在笔者看来,这个理由并不足以否认空城计的存在。司马懿之所以做出如此反常的举动,极有可能与魏国的国内形势有关!
诸葛亮六出祁山之际,正好是曹魏国内青黄不接之时。当时魏文帝曹丕新丧,魏明帝曹睿刚刚即位,曹魏陷入空前的虚弱,诸葛亮也就是瞄准了这个机会才会一意孤行地六次北伐,因为他知道如果错过这个天赐良机,以后蜀国都不会再有机会打败魏国。
得益于诸葛亮猛烈的进攻,魏国西南部边陲连年告急,曹魏换了好几位最高将领也无法遏制诸葛亮的攻势,直到司马懿上台,才勉强与诸葛亮打得有来有回。
对于曹魏而言,能有人抵挡住诸葛亮自然是好事,但这个人却不能是司马懿!为什么呢?这还要从曹操的一个梦说起!
传说曹操接受荀彧“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议,前往洛阳接纳献帝时,曾梦见三马食槽,由于槽与曹同音,所以曹操因为这是上天在警示他,会被“三马”所害。不过由于当时天下大势不显,所以曹操以为“三马”是指马腾,马铁,马休。
官渡之战的时候。马腾被宣来许昌,而后被曹操用计除掉了,之后曹操又大费周章平定凉州,赶走了马超和马铁,这才勉强心安。但是关羽守荆州之际,曹操再次头疼做梦,又梦见三马食槽,只是此时正值大战前夕,曹操不欲多生事,便听从谋士贾诩的解释,认定此是吉兆。
然而根据三国志《晋书 宣帝纪》记载,曹操病重的时候,又对儿子暗示说,他梦见三马食槽,并且暗示司马父子具备野心,恐怕会祸害到家族,就是告诉儿子曹丕说要堤防司马家。
只可惜,当时的曹丕是因为司马懿的帮助才登上皇位的,天然对司马家比较信重,所以并没有以此为由处置司马家。等到曹丕去世后,司马懿被封为托孤大臣,一时间权倾朝野,让曹氏亲贵坐立难安,于是又有人再提三马食槽威胁论,年幼的魏明帝也差点被说动。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诸葛亮的北伐其实间接救了司马懿的命。
于是,不难想见,当诸葛亮摆下空城计时,其实是把选择权交给了司马懿,是一鼓作气擒杀诸葛亮,做一个大魏王朝的忠臣,而后被卸下兵权,任人宰割。还是继续养寇自重,借着诸葛亮的威胁一步步壮大自己,为司马家留下一线生机!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司马懿绝对是选择了后者,否则也不可能忍受着三军将士的疑惑与嘲弄,强行退兵。
但是将眼光放长远一些也不难理解,毕竟正是因为诸葛亮的威胁一直存在,曹魏才不得不捏着鼻子默认司马懿是军中的最高主帅。而也正是因为长期担任曹魏军中的最高主帅,使得司马懿获得了大量军中宿将的支持,在日后决定曹魏存亡断续的高平陵之战中一举获胜,改元更制。
在《三十六计》中,空城计的解释是通过故布疑阵使得敌人拿不准己方的真实实力,从而选择退让。但事实上的空城计却是将一切都摆在台面上,直接叩问敌军主将是愿意为国还是愿意护家。然而不可否认,这样堂堂正正的阳谋才是最难以抵抗的。因为同为当世最聪明的两个人,诸葛亮太懂司马懿了!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