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一路走來,劉璇經歷了運動員、北大學生、演員、主持人、妻子、媽媽等多種身份,並在2016年創立了自己的運動品牌,她願意不斷地爲自己的人生加碼,也很享受不同的身份給予的人生歷練,她說她從來不糾結應該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她在意的是在努力之後,能夠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就是這種不服輸精神,一定要拿到冠軍的信念,在2000年,中國女子體操隊的低潮期,她以20加的高齡,不可能出成績的階段,她的第二次奧運會之旅,拿到了女子體操平衡木冠軍,打破了這個項目零的突破,爲自己的運動員生涯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分享職場中的人和事,有故事,有溫度,歡迎關注【靜靜飄絮】

都已經是奧運冠軍了,爲什麼還要那麼努力,她說:成功奮鬥這件事,本身就足以充實人的內心。

近期,她官宣二胎喜訊,從屏幕外,都能感受到她當前的幸福生活。

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寵兒,你總需要付出超越常人的努力。

這些年,她進行了很多嘗試和歷練,經歷了很多身份,奧運冠軍、北大學生、演員、主持人、創業者,讓我認識到了很多面的她。她從少數人的人生中走出,綻放了屬於自己的光彩,她就是體操皇后-劉璇。

01 人生上半場,運動員的生涯教會了她信念

12歲的年級,當很多人在享受童年的時候,她已經獲得了全國冠軍,並且是全國年齡最小冠軍的記錄保持者。

20歲的年級,當很多人來說,是最輕鬆的時刻,擺脫了高考的噩夢,也是情竇初開的時刻,可以享受青春的美好,而她在備戰奧運會,每天在訓練館裏超過10個小時的超高強度的訓練,揹負着壓力以及國家的榮譽,她的使命就是希望在異國他鄉奏起國歌,升起國旗。

20歲那一年,她拿到了奧運冠軍,登上了人生高峯,然而人生高峯並不容易觸及,尤其是對於一個高齡的參加過兩屆奧運會的女子體操運動員來說。

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這一年,劉璇16歲,全力以赴爲備賽奧運,然而命運總是喜歡跟人開玩笑,在本該出成績的時候,她在賽前受傷了,更重要的是,她獨創的動作,在奧運會的前一次比賽中,被裁判否定了,也就是說,我們出去打仗,核武器失效了。

這成爲她體操生涯的分水嶺。

中國女子體操運動員退役年齡在17歲或18歲, 按照體操界的經驗,她必須退役了。

她不甘心,準備再戰一次。但是留下來,也許根本出不了成績,還會擠佔年輕運動員的機會,很多人反對她繼續練下去,更多的是沒有這個先例,她這個年齡必須退役了。

但是她的倔強和堅持,讓她留了下來,從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到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這四年,她過的異常艱辛。

特別是剛開始恢復訓練,不僅要面對外界的質疑,隊友的競爭,還加上她對自己的能力的懷疑,與倒退身體機能的對抗,更要命的是,帶她的教練出國了,一個運動員,沒有了教練,等於沒有了父母,她被分配到其他組,她就像一個被遺棄的小孩,被領養一樣,天天都有一種不是親生小孩的自卑感,在這種狀態下,她暗暗發誓,要比之前任何時候,都要努力。

就是這種不服輸精神,一定要拿到冠軍的信念,在2000年,中國女子體操隊的低潮期,她以20加的高齡,不可能出成績的階段,她的第二次奧運會之旅,拿到了女子體操平衡木冠軍,打破了這個項目零的突破,爲自己的運動員生涯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回顧她20歲的生涯,她說賦予給她的不僅僅是一個奧運冠軍,攀登頂峯這個過程,這種奮鬥的本身,就足以充實人的內心。

02 突破舒適區,她選擇不斷給自己的人生加碼

運動員的人生和大部分人是相反的,成爲競技運動員的那一刻,就呈現了精專,人生就是倒的金字塔。

退役後,爲了突破舒適區,彌補自己文化知識的不足,充實自己,帶着勇氣,以及對大學的憧憬,劉璇決定進入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習,然而這一切並不像她想的那麼容易,現實再次給了她迎頭一擊。

大學的生活,需要自我管理,體育生涯,每一天,每一個小時,每一秒,她的時間都是被切割的,對於大學寬裕的時間和充分的自由,她很難適從。

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作爲體育生的她,在學習能力方面,遠不及她的同學,要知道她讀的是北京大學,她身邊的同學都是各省的文理科狀元,她的心理壓力很大,儘管很努力,但是每一學期迎接她的依然是補考。

咬牙堅持了兩年,終於在大三的時候,她可以慢慢跟上了所有的課程,更可貴的是順利畢業了。

進軍娛樂圈,做演員、主持人的時候,她同樣以嚴格的標準要求她自己。

2009年到2013年的這段時間,她去了香港發展,簽約了TVB。雖然在退役後已有了一定的演戲經驗,但是面臨很大的語言障礙-粵語,雖然監製導演告訴她不需要講粵語,這樣可以讓自己放輕鬆一點,但是她過不了自己這一關,她覺得自己沒有盡力,做演員,她就想用演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所以她就逼着自己學粵語,她找了一個香港的朋友,讓她用粵語把她的所有臺詞全部讀下來,錄下來,她天天聽,天天練,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全靠死記硬背,把這些發音全部背了下來,三個月下來,戲拍完了,她學會了粵語。

所謂的自由,從來都是建立在自律的基礎上,做過爲運動員的她,總是不斷給自己樹立標準和要求,不斷突破自己的舒適區,探索自己能力的邊界,纔有可能創造更好的成績。

03 人生不設限,不斷嘗試纔會拓展人生新的可能

這一路走來,劉璇經歷了運動員、北大學生、演員、主持人、妻子、媽媽等多種身份,並在2016年創立了自己的運動品牌,她願意不斷地爲自己的人生加碼,也很享受不同的身份給予的人生歷練,她說她從來不糾結應該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她在意的是在努力之後,能夠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就像愛因斯坦說的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它是世界上一切成功的催產婆。

對於職場中我們而言,何嘗不需要這種人生態度呢?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很多企業紛紛裁員、降薪,沒有一絲絲防備,很多人就這樣失業、面對房貸、車貸等問題,就失去了勉強維持生計的能力。

隨着社會的發展,這種“黑天鵝事件”將會越來越多,那種所謂穩定的工作、特飯碗將成爲記憶中的童話,人工智能一夜之間取代你的工作,也未嘗可知。

以前,變化可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現在,變化已經成了生活的本身。

人生不設限,你只有不斷嘗試新的事物,主動擁抱未來,你才能站在時代發展的制高點,看清社會前進的方向

-END-

今日話題:你有突破自己的舒適區的故事嗎? 歡迎分享你的經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