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父母沒有從小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就如同叫沒有受過訓練的士兵上戰場一樣,這不是愛,而是害。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學習獨立生活的技能卻是通識課,父母要有這樣的意識,而且越早開始越好,給孩子一份“放手”清單,訓練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著名網紅教授鄭強最近特火,他曾屢次在演講中建議年輕學子要多看《動物世界》,不但建議年輕的大學生看,也建議爲人父母者看。

“因爲看了《動物世界》,才知道,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是多麼重要。”鄭強教授說。

動物都會獨自撫養自己的幼崽,從小訓練幼崽獨立生活的能力,等到他們稍稍長大,就會讓幼崽獨立生活。在動物世界中,這種出於本能的教育隨處可見。

幼狼出生不久,公狼就會把它趕出家庭,讓它出去遊歷一番,好讓它在獨自生活的過程中肌肉變得更結實,知覺變得更靈敏,反應變得更敏捷。而幼獅長到剛剛可以捕食的時候,也會被雄獅逐出家庭,獨自在自然界訓練生存的能力。

如果因爲愛而把一頭幼狼或幼獅留在身邊,一旦它失去父母而自己尚無力獨自生存的能力時,就很可能會喪命。

反觀現在很多的父母,並沒有意識到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重要。人類社會雖然不比動物界的弱肉強食那樣殘忍,但是孩子未來面臨的社會競爭程度和鬥爭的複雜性,比起動物世界來更加厲害。

父母不可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孩子長大後一定會離開父母,上學,工作,成家立業,自己去面對真實的生活。如果父母沒有從小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就如同叫沒有受過訓練的士兵上戰場一樣,這不是愛,而是害。

智慧父母必須要有一份“放手”清單

智慧的父母從來都不會對孩子做甩手掌櫃,但心裏得有一份“放手”清單:孩子該做的事,要讓孩子自己去做,父母不能自己來承擔。

當然,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放手清單的內容不一樣。一般來說,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清單上的內容是逐漸增加的。

有一位媽媽,在女兒一歲多的時候,就訓練她自己用勺子喫飯,雖然喫得滿嘴都是,事後幫孩子做清理工作的麻煩並不比喂她喫飯少,但這位媽媽說,練習喫飯,是孩子的事,我不能代勞,只能從旁協助。

就這樣,孩子很快就學會了自己用餐,而身邊的很多媽媽,還一直在喂孩子喫飯。

這位媽媽說:“孩子是訓練出來的,沒有訓練,就沒有獨立。”等到孩子學會走路之後,她就開始訓練孩子自己洗澡,自己穿衣穿鞋,收拾玩具,整理書包,甚至,讓她掃地抹桌子。

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學習獨立生活的技能卻是通識課,父母要有這樣的意識,而且越早開始越好,給孩子一份“放手”清單,訓練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要忘記多問孩子爲什麼

孩子總是喜歡問爲什麼,父母除了要耐心解答孩子的問題,不要忘記在恰當的時機,多問孩子爲什麼。

只要就一個問題問孩子5次爲什麼, 就可以幫助他們達到對事情要旨的理解。

這樣的方法,我們可以用在每一次陪伴孩子玩耍時,每一次共讀繪本時,每一次孩子問我們“這是什麼”、“爲什麼會這樣”時。

不但如此,我們還可以試着讓孩子寫下他們思考的結果。寫作對孩子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要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孩子想寫什麼,就讓他寫什麼,激發孩子的想像力,鼓勵孩子寫出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

培養自我管理的能力更重要

訓練孩子的獨立性,不單單是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更要塑造孩子獨立精神的心智,從內在激發孩子的獨立思考和做事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培養孩子的“內在驅動力”。

孩子慢慢長大,生活自理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但這還遠遠不夠,面對日益複雜的社會環境和激烈的競爭,

孩子還要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包括自律、制定計劃、時間管理、實踐計劃的能力和自我成長的能力。

很多孩子在家裏很樂意分擔家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學業上一遇到問題,就灰心喪氣,作業還是要家長代勞,這說明,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還有待提升。

而這種能力,也是需要父母培養的。

一、不要給孩子制定計劃,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

記住,父母需要培養的,不是一個凡事聽話的孩子,而是一個獨立思考、爲自己負責的孩子,這就意味着,父母要學會跟孩子商量,而不是命令。

與其給孩子制定一份學習和生活計劃,不如跟孩子一起制定計劃。每日花一些時間跟孩子溝通,多發問:“我們這樣做好不好?”引出孩子的思考。孩子上學後,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讓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性,這種自主性隨着年齡的增長不斷地增大,家長的角色慢慢轉變成一個幫助者和諮詢師,幫助孩子作決策。

二、讓孩子體會自我努力的快樂

英國著名的教育專家斯賓塞曾經分享過他跟年幼的侄兒去爬山的故事:

當天烈日炎炎,他侄兒爬得很辛苦,快走不動了,眼巴巴地看着斯賓塞,希望他能提供一些幫助,斯賓塞沒有伸出手去,而是鼓勵他說:“只有你自己爬上去,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快樂,再加把勁!”

當他們終於達到了山頂之後,看到風景如畫,美不勝收,他侄兒不禁歡呼起來。斯賓塞告訴他:其實生活中有許多事是可以自己做的,只是由於身邊有可以依賴的人,他們就不做了。放棄了可以自己做的事,也就永遠得不到通過自己努力帶來的快樂。

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做一些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快樂的事情,比如爬山,做DIY,比如與家人合作做一頓美食等等,讓孩子明白先付出纔會有收穫的道理,體會到自我努力之後的快樂。孩子的內驅力得到激發,就願意去做更多的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