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張一鳴,相信大家不一定都知道,但基本上每個人都用過他的產品。張一鳴出生於上個世紀80年代,至今參與創辦了5家公司,今日頭條、抖音、內涵段子等知名APP之父。2013年,他先後入選《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的創業者”和《財富》“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業精英”,是目前國內互聯網行業最受關注的青年領袖之一。

在2001年,張一鳴參加完高考後,填報高考志願,在選擇大學上,他也曾和衆多考生一樣猶豫過,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最後,他列出了五個參考維度:下雪、靠海、離家遠、綜合性大學、大城市。只要是能夠滿足這五個條件就可以,經過一個維度一個維度的排除篩選,最終滿足這些維度的學校,只有一所,那就是位於天津的南開大學。沒有一點糾結,也沒有和父母商量,就很容易決定了。張一鳴最終報考了南開大學,並被錄取,於2005年從南開大學畢業。

10年後,在今日頭條剛做起來時,巨頭騰訊談收購。對創業公司來說,創業一收購一套現,這是一條快速實現財富自由最理想路徑。但張一鳴拒絕了,他有更大的目標,而不是成爲騰訊的員工。

一次次的決策過程,充分體現了張一鳴人生的特點:定下目標,選好參考維度、容忍底線,然後綜合評分,得出最優解。計算得失得出答案後,不回頭,不糾結,向前看。

其實,張一鳴的高考志願策略,拿到現在來看,也是具有非常大的借鑑意義。

張一鳴是按照維度分析,其實這些也被稱之爲報考因素,下雪、靠海、離家遠、大城市,這幾個維度基本上都可以把其歸類爲地域因素,綜合來看便是北方沿海大城市。報考因素遠遠不僅這幾個,還有很多。今天滿老師就和大家聊一聊報考因素。

高考志願表上除了大學和專業外,其他因素並不會直接顯示出來。不顯示出來並不代表沒有,在往年的服務過程中,滿老師發現報考因素越來越多了,且也越來越個性化。在填報過程中,未顯示的報考因素決定了顯示出的大學和專業,他們成爲報志願中的重要參考因素。只看大學和專業填報的話,那就是流於表面的報考,但現實報考中,絕大多數的家長和考生並不會這麼做,填報過程中所涉及的報考因素遠遠不止這兩個。

首先從大學環境入手,這個環境並不是簡單的大學校園環境,滿老師說的環境包含內外兩個環境,一個是院校的外環境,一個是院校的內環境。

接下來咱們來看報考因素城市,院校所在的城市。“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對於很多高考生而言,報考志願時多少都會有這樣的想法,畢竟在一個地方待得久了(從出生到高中畢業,基本上是18年),自然想換一個環境。

第三個報考因素是就業,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會抱怨學無所用、學非所用。其實很大的程度是指沒有找到一個與專業相對等的就業崗位。

第四個報考因素是深造(考研、留學),現如今本科學歷早已被社會拋棄了,好比之前的中專生、大專生一樣。

除了以上報考因素外,還有男女生比例、宿舍、食堂、學費、獎助學金、冷熱門專業、院校類型、院校實力、專業實力等等

滿老師建議,看似報考因素很多,但是報考因素不會全部出現在報考中,畢竟每個人對報考因素的看法不同,所以挑選適合自己的報考因素,在填報志願時進行排除篩選就可以啦。

關注我,一對一服務千餘考生的10餘年報考指導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