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後來我們看多了就發現,原來這是臣子對皇帝的尊稱,那我們就有一個新疑問了,爲什麼宋朝要管皇帝叫官家呢。官員和官府也就成爲了人們心中至高的存在,久而久之“官家”也就成爲了皇帝的尊稱。

我們在看影視作品《清平樂》和《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時,經常會聽到“官家”這個稱呼,可“官家”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後來我們看多了就發現,原來這是臣子對皇帝的尊稱,那我們就有一個新疑問了,爲什麼宋朝要管皇帝叫官家呢?


其實不光我們有這個疑惑,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趙恆同樣有這個疑問。一次上朝時,他便問底下的大臣,你們天天官家官家地叫我,這官家到底是什麼意思?難道是有什麼特殊的涵義嗎?底下的大臣就回答說:“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稱之。”

五帝三王指的都是皇帝,而“官以傳子,家以傳賢”,官天下是說堯舜禹時期的禪讓制,而家天下則是世襲制。作爲高高在上的帝王,必須要做到至公無私才能令人信服,所以稱之爲官家。可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宋朝的社會環境,宋朝建立於公元960年。


宋太祖趙匡胤爲了鞏固中央集權“杯酒釋兵權”,爲了防止武將權力過大而謀朝篡位,所以削減了武將的權力,使他們很少參與朝政,政治上實行文官統治。而上層社會的人們貪圖享樂,朝廷又重用文臣,給予文官的待遇很高,除俸祿外,還有職錢和職田。

於是人們蜂擁去做官,甚至還出現了買官賣官的情況。在這樣的社會下普通平民的負擔加重,賦稅冗雜不在少數。就連清代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趙翼在《廿二史札記·宋制祿之厚》中也提到:“恩逮於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財取於萬民者不留其有餘。”


對於官員的恩惠唯恐不足,對民衆的剝削卻不留餘地,來指責兩宋加恩官吏太濫,而對百姓的索取太過,以此來抨擊腐敗的宋朝政治。這種尚文尚官的風氣,也影響了人們的價值觀,自宋朝建立之後,戰事逐漸減少,宋太祖抑武揚文,大大提高了知識分子的地位。


以至於人人都想做官飛黃騰達。官員和官府也就成爲了人們心中至高的存在,久而久之“官家”也就成爲了皇帝的尊稱。不過官家一詞早在晉代就有記載,只不過那時官家並不是皇帝的專屬稱呼,而是對位高權重的人的稱呼,一直到五代十國,稱皇帝爲官家才流行起來。


據記載,後蜀的花蕊夫人在詩句“明朝臘日官家出,隨駕先須點內人”中就提到過官家。而唐代詩人王建在《水夫謠》中也寫到“苦哉生長當驛邊,官家使我牽驛船”的詩句。由此可見,官家的稱呼已不是一朝一夕,只是到了宋代才廣泛運用併成爲皇帝的專屬稱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