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飞哥采风另一种意境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俗话说:“遗金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遗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当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用国学智慧实践出幸福人生
弘农杨氏,即华阴杨氏。与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被称为中国历史十大名门望族。此家族确实兴旺,有很多贤良有名的后人。比如有西汉丞相,司马迁的女婿杨敞。有杨敞玄孙杨震,著名“四知”典故的主人公(其学生欲行贿赂之事,夜送黄金与震,震以四知为由,退之)。
杨震的重孙杨彪(杨修的父亲),东汉末年“四世三公”。另杨震第五子杨奉的后代,也是世居高官。从“西晋三杨”,到北魏杨播兄弟,无不显赫。
到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越国公杨素及子杨玄感等,更是把杨氏地位推到了历史巅峰。也有后来唐朝的“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杨姓“十一宰相”世家、唐太宗杨妃、武则天之母、唐玄宗杨皇后等。
还有著名诗人杨万里,程门立雪主人公杨时,还有”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等,处处都昭显着这个关西第一望族的无限辉煌。
而宋代的杨家更是满门忠烈,杨家将的故事今天也依然让人为之动容!(关于杨坚的身份近代以来也有学者如王桐龄、陈寅恪等对其提出质疑)
弘农杨氏显赫千年,但是真正将其家族带上历史舞台,让其声名远播的就是杨震。
杨震通晓经籍、博览群书,为人正直清廉,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杨震早年隐居不士,直到五十岁时才在州郡任职。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是位贤人,于是举其为茂才,四次升迁后为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他前往郡里路过昌邑时,从前他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正任昌邑县长,去看望杨震,晚上又送给杨震金十斤。
杨震说:“老朋友知道你,你为什么不知道老朋友呢?”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会知道。”
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离开。
后来,杨震转任涿郡太守。他在任内公正廉明,不接受私人的请托。
他的子孙蔬食徒步,生活俭朴,他的一些老朋友或长辈,想要他为子孙布置产业,但他却不愿意那样做。对此,他有特殊的见解,杨震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官吏的子孙,不是很好吗?”
杨震将其节俭、清廉的家风传给后世子孙,使弘农杨氏的美名传遍天下,也激励着杨氏家族一代又一代的子孙,算是给后代子孙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
这里不得不说杨震当时确实是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古人云:“扬名就扬万世名,计利当计天下利。”其此之谓乎!
杨秉:三不惑,无欲则刚
杨震的二儿子杨秉(92—165),字叔节,年幼时就开始学习杨震的学问,博通群经,平时隐居教书。直到40多岁才出来做官,先是担任侍御史(负责检举官员的违法行为),后相继出任豫、荆、徐、兖四州的剌史,以及任城特别行政区(诸侯国)长官。
杨秉跟他父亲一样清正廉洁,以检举贪官污吏为己任。据《后汉书》记载:“秉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复娶,所在以淳自称。
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他当剌史时规定自己只拿二千石的工资,“计日受俸,余禄不入私门”。他的老部下在他罢官还乡时,给他送上一百万钱,他拒不接受。
杨秉曾经有一段时间做过桓帝的老师兼顾问,经常苦口婆心地规劝桓帝,做官时也经常直言相劝,不管是官员或者强权,甚至是皇帝有过失,他都直言相劝,只论道义,不考虑个人得失,当时也有很多人对他肃然起敬。
杨赐:刚正不阿
杨秉的儿子杨赐,字伯献,“少传家学,笃志博闻”,长大后继承祖业,隐居不士。后任灵帝之师,但因其刚正不阿,屡遭贬斥,但也因其刚正不阿,最后封其为临晋侯。又拜尚书令、廷尉,杨赐推辞,以特别贡献的侯爵身份回京。后来再任司空,不久即去世。追赠骠骑将军,谥号“文烈”。
宋代杨时,是程门立雪的主人公,他也传承其家族优良文化,劝导子孙廉俭耕读,对后世子孙影响甚远。
此后各朝代杨时后裔谨遵祖训、恪守家规,以传承祖德为核心的家风也愈见浓厚,家风文化的内涵大大丰富。
现代将乐杨氏族谱家训32句,“十八个不准”,对忤逆不孝、兄弟阋墙、虐待子女、伤风败俗、好逸恶劳等有悖伦理的行为坚决反对,并谆谆告诫家人谨守勿忘,遵规执行。
古代大氏族能够显赫千年,都不是偶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良好家风的传承。
看弘农杨氏显赫千年,还真是诚不欺!!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