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的確,戀愛時千般好,結婚後處處難。因爲戀愛只是兩個人的事,而結婚卻是兩個家庭的事。

就像三毛說的那樣:

愛情,如果不落實到穿衣、喫飯、數錢、睡覺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裏去,是不容易天長地久的。

但是,無論什麼樣的婚姻,都需要兩個人的同心合力,互相包容,才能讓彼此感到幸福。

再好的婚姻,總免不了磕磕絆絆,如果一味地抱怨和指責,只會讓對方的心離自己越來越遠。

所以說,夫妻之間最傷感情的相處,不是因爲性格不合,也不是因爲金錢,而是來自一遇到事情就相互的抱怨和指責。

而那些感情好的夫妻,則是貴在互相包容。


01

前幾天,在公園裏遇到了高中同學麗麗的媽媽,問起麗麗的近況,阿姨只是輕輕地搖了搖頭。

說起麗麗,我曾經還是挺羨慕她的。

高中那會,她不僅成績優秀,還能歌善舞,在那個情竇初開的年紀,喜歡他的男生特別多。

麗麗的婚姻,在外人看起來也完美像段童話,兩個人都是公務員,婚後不久便有了一個漂亮可愛的女兒。

但是,婚姻就像鞋子,合不合適腳知道。

其實,麗麗的婚姻並沒有外人看起來那麼幸福,兩個人都是獨生子女,從小都嬌生慣養慣了,一下子開始爲人父母,難免有些力不從心。

本來,夫妻拌嘴、吵架,是婚姻中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但最忌諱的就是,吵完後不反省自己反而指責對方,他們經常因爲雞毛蒜皮的事情吵到要離婚的地步。

有時候,甚至還會大打出手。

記得,有一回他們在搬家時,因爲沒有請專業搬鋼琴的隊伍。不小心把鋼琴弄壞了,因爲這事,兩個人把所有的錯誤都推給了對方。

麗麗抱怨老公摳門,不捨得多花幾百塊錢請專業的搬家隊,而老公指責麗麗爲什麼籤合同的時候不好好看一看。

爭到最後,兩人又提出了離婚。

家不是講理的地方,而是講愛的地方,不管是哪一方犯錯,都不是故意而爲之,夫妻雙方應該做的是及時解決問題,而不是首先相互指責。

畢竟,事情已經發生,抱怨、責備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爲什麼我們吵的時候,聲音很大?”

一個高讚的回答是這樣說的:

因爲吵架的時候,心的距離很遠,聲音大隻是爲了讓對方聽見!

是的,架吵多了,心的距離就遠了。

那麼,眼前的生活也只能是苟且,不懂溝通的夫妻,又怎麼能夠維持住戀愛時的詩和遠方呢?

婚姻不易,走到一起是一種難得的緣分。

一輩子很長,只有相互珍重才能克服生活中不經意的小挫折。

懂得相互包容的婚姻,才能夠長久一輩子。


02

遇事不責備,是生活中的大智慧。這會讓夫妻之間的感情,更加深厚。

記得,很久以前在江蘇南通發生了一起車禍,登上了熱搜好長時間,連同夫妻兩個人的合影一起成爲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照片中,夫妻兩個滿臉傷痕卻笑容燦爛,妻子坐在已經翻了的車子上,而丈夫蹲在旁邊。

和諧的畫面,和他們身上的血跡格格不入。

原來,是在妻子駕駛車輛時不小心撞上了路邊的消防栓,兩個人雖然都有不同程度的受傷,但在確認對方都無大礙後,夫妻倆竟然開心得讓路人拍起了照片。

而這名男子說:

和妻子經歷的每一件事,都值得紀念。


發生這麼大的事情,丈夫不僅沒有責怪妻子,還能夠開心地和妻子合影。

試問一下,有多少男人能有這樣的胸懷?

在這事關生死的事情上都能這樣的豁達,往後餘生,什麼樣的困難也一定不在話下。

就像楊瀾說的那樣:

在最無助和軟弱的時候,在最沮喪和落魄的時候,有他托起你的下巴,扳直你的脊樑,命令你堅強,並陪伴你左右,共同承受命運。那時候,你們的感情除了愛,還有肝膽相照的義氣,不離不棄的默契,以及刻骨銘心的恩情。

就像上文的夫妻倆,如果出事後丈夫只是一味的指責,不僅解決不了任何事情,只會讓妻子更加沮喪。

而丈夫卻選擇體諒妻子,撞壞的車已經無法改變了,能改變的那就是妻子的心情。

這樣的婚姻,纔是婚姻最好的樣子。


03

我們總是習慣把最好的自己留給陌生人,卻把最壞的自己留給了最親近的人。

尤其,當一件不好的事情發生時,我們總是習慣性地指責對方,甚至拿出最惡毒的話語來傷害對方。

可是,我們忘了,陪伴我們時間最長的人,纔是我們最親近的人。

很多的時候,打敗婚姻的不是大風大浪,而是生活中的各種小事。

好的夫妻關係,是在平時的零碎中,真正的做到了寬容對方。

我們都羨慕錢鍾書和楊絳先生的愛情,其實感動我們的,不是那種“死生契闊,與子相說”的愛情傳說,而是兩個人相互包容的日常。

錢鍾書把墨水打翻了,把房東的桌布染了,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

錢鍾書把檯燈砸了,楊絳說:不要緊,我會修!


錢鍾書把門弄壞了,楊絳還是說:不要緊,我會修!

試想一下,如果在生活中,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能不能做到像楊絳那樣心平氣和,一句“不要緊”,讓對方在自責中立刻平和下來。

回頭想想,生活中哪有那麼多的大風大浪,壓垮婚姻也只不過是長年累積的失望。

如果一樁婚姻裏,夫妻之間只剩下互相指責,那麼他們只會彼此疏離。

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是能給對方留有餘地,也給自己留好退路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