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升級打壓華爲的手段,讓芯片這個話題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在此之前,人們只關注手機外觀美不美,性能高不高,價格貴不貴,根本不關心使用的是哪個品牌的芯片,更別說芯片型號了。



人們第一次關注芯片這個話題,是在2018年美國製裁中興。中興事件發生後,人們開始關注芯片,瞭解芯片方面的知識,知道國內只有華爲一家在研製芯片,也知道了中興之所以遇到這麼大的危機,全是因爲在高端芯片方面過於依賴高通!此時,我們纔開始重視芯片的研發,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搞技術攻關!



其實,我們在芯片研發上還是可以的,芯片設計上並不落後於他國。



倪光南院士曾在一次半導體交流會上表示,我國雖然在半導體領域起步較晚,但是我們的芯片設計公司的數量是世界第一,研發設計能力僅次於美國。芯片研發設計不是我們的短板,而是其他方面,我們在短時間內無法補強!那麼,讓倪光南院士都感到棘手的問題,究竟是什麼呢?



中芯國際創始人、號稱中國半導體之父的張汝京表示,材料和設備是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最薄弱環節。倪光南院士非常認同這一說法,他說很多製造半導體的材料都需要進口,芯片製造是一個很大的短板。



我們都知道華爲的海思麒麟芯片可以媲美高通的驍龍芯片,甚至在某些方面都比他做的優秀,但是,華爲可以研發,卻不能自己製造,他需要臺積電這樣專業的芯片代工廠幫助他完成。



隨着我國在半導體領域不斷取得技術上的突破,我們已經可以做到研發和生產了,但是,我們只能生產出中端芯片,就連國內最大的芯片代工企業中芯國際,也只能實現14nm芯片的量產,高端芯片還需要臺積電來生產。


其實,這不僅是我們所遇到的難題,在半導體領域實力最強的美國也不能獨自完成,蘋果、高通、英偉達、AMD等美企找臺積電代工就是最好的證明!



所以,要想實現芯片設計、製造一條龍,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不是靠大量資金就可以解決的。不過隨着我國不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我們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技術突破,比如臺積電的“N+1”工藝就可以實現7nm芯片的量產,相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在趕上甚至超越臺積電,成爲“中國芯”的一大臂力!



你對中國芯片的發展前景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獨到的見解。感謝閱讀,歡迎轉發、點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