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全面小康的确定不能片面追求数据指标,要把它转到更多的务实指标上来。一是就业,二是全面脱贫”,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近日在做客《麻辣财经》两会访谈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是社会不等同于实现两个“翻一番”,民生指标更为重要。

不设经济增速目标 全面小康咋完成?

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99.1万亿元,增长6.1%。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今年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姚景源

不少人的理解当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同于两个“翻一番”,即“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对此姚景源认为,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总量已是世界第二,再增加一些也不是什么重大成就。经济的总量、速度甚至人均收入都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大家把握全面小康,更多的不应是两个“翻一番”,更多的是以人为本,是民生指标。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在姚景源看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基础是脱贫。有些指标可以适度调减,但脱贫的指标不能调、不能退,这是底线。

就业需求明明更大 指标却为啥回调?

2019年,我国拟定的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100万,实际数据为1352万,调查失业率在5.3%以下。2020年,疫情下的就业需求明明更大,可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却拟定为900万,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

麻辣财经两会特别节目视频截图

姚景源认为,这个指标的回调,是实事求是的体现,承认我们的就业局面是困难的、严峻的。与此同时,我们要积极应对。今年高校毕业生874万,其就业领域主要是金融、保险、科技、文化、教育等现代服务业。我们要不断优化经济结构,采取减免税负等激励政策,让现代服务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高云才认为,除了高校毕业生,还要重点关注2.91亿农民工群体。虽受疫情影响,但他们的就业不会成为大问题。高云才提出,农村农业的发展成为稳定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随着乡村振兴提出来的乡村产业规模大概是4万亿。农民工就业遇到困难,首先要鼓励在家门口就业;其次是鼓励农民工灵活就业,比如之前的乡村旅游,现在的农村电商;还有每年培育的1000万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自己能就业,也能带领相当一部分人的就业。

“‘两新一重’建设把整个投资和我们的经济转型升级、适应新技术、推进城镇化,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姚景源指出,这是非常重要的战略。高云才则认为,一定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有效投资,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所谓“两新一重”,即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麻辣财经两会特别节目视频截图

高云才认为,这种投资能直接给国民经济带来效益,推动经济增长。比如今年开工建设72项水利工程,总投资1万亿。水利专家有个理论上的测算,这能带动1.5个百分点的GDP增长,带动每个相关产业链上的就业。

姚景源提出,建设“两新一重”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方针。一方面,我们正处在新的技术革命当中,“互联网 ”领域受疫情损失比较小,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应加大投资力度。另一方面,要解决城市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足。第三,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将意味着我们不再靠天吃饭,不怕气侯,还有就是大江大河的治理等,都会了不得的一个增长空间。

责编:曲源 | 编辑:王先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