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叠纪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距今约2.5-2亿年,延续时间约5000万年。因为中欧三叠纪土层普遍存在白色石灰岩、黑色页岩、以及中间红色的岩层,所以称为三叠纪。

三叠纪地球上的陆地形成一块巨大的大陆--盘古大陆。三叠纪没有任何冰川迹象,一般认为当时两极没有陆地或覆冰。三叠纪许多地槽转化为山系,陆地面积扩大,地台区产生了一些内陆盆地。由于陆地面积十分广阔,大陆中部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沙漠。三叠纪中期,古大陆开始出现分裂的前兆,在北美洲、欧洲中部和西部、非洲的西北部均出现了裂痕。

地球史:三叠纪

三叠纪地图

三叠纪季节分明,有强烈的雨季,初期气候继承了二叠纪末干旱的特点。一般在两极潮湿温和,靠近海洋的地方也比较湿润,草木茂盛,大陆中部的沙漠则气候炎热干燥。三叠纪中晚期气候向湿热过渡,动植物也随之发生改变。三叠纪早期植物多为一些耐旱类型,随着气候由半干热、干热向温湿转变,植物趋向繁茂。裸子植物的苏铁、本内苏铁、银杏及松柏类植物在三叠纪起迅速发展起来。三叠纪晚期,裸子植物成了大陆植物的主要统治者。

由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的生物大灭绝,三叠纪早期生物分化很厉害,产生了许多新种类。二叠纪晚期幸存的齿菊石类大量繁盛起来,双壳类也有明显变化。海洋无脊椎动物类群发生了重大变化,游泳的甲壳动物取代了腕足动物,成为海洋中的优势群落。由于陆地面积的扩大,淡水无脊椎动物发展也很快。六放珊瑚亚纲、第一批被子植物、第一批鱼龙、第一种会飞的脊椎动物(翼龙)也是这时候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乌龟--原颚龟出现在三叠纪晚期,原始哺乳动物在三叠纪末期也出现了。

地球史:三叠纪

三叠纪景观

爬行动物在三叠纪崛起,主要由槽齿类、恐龙类、似哺乳的爬行类组成。槽齿类是爬行动物,以至于鸟类的祖先,恐龙类出现于晚三叠世,有两种主要类型:较古老的蜥臀类和较先进的鸟臀类,似哺乳爬行动物四肢向腹面移动,变得更适于陆地行走。海生爬行类在三叠纪首次出现,身体形呈流线式,四肢也变成桨形的鳍。三叠纪恐龙并未成为地球霸主,地球上真正的霸主是鳄。三叠纪晚期,鳄的种类达到近百种,且形态各异。有类似恐龙,行动敏捷的灵鳄、与角龙类似,全身长有甲片的角鳄,还有狂齿鳄、楔形鳄等。其中,波斯特鳄是顶级猎食者,狂齿鳄则与先进的鳄类一样,在水下伏击动物。最早的恐龙--南十字龙,是行动敏捷的猎食者,体长1.4米,重约40千克,奔跑时速超过60千米。原始的哺乳动物最早出现在三叠纪晚期,属于始兽类。

地球史:三叠纪

波斯特鳄

三叠纪生物又发生了一次灭绝,原因至今还不清楚,目前对这次灭绝较普遍的解释是--中大西洋岩浆区灭绝假说:2.03亿年前,大量岩浆由于不明原因,从美国东部加勒比地区喷涌而出,在地表形成一道长约2500千米,宽50米的裂缝,把盘古大陆分成两半。岩浆烧毁了森林,破坏了食物链的基础,动物都在饥饿中挣扎。火山喷发出的热气导致全球气温升高,这摧毁了剩余的部分植物,大气中的含氧量迅速下降,动物呼吸困难,大批灭绝。大气中的水蒸气与二氧化硫反应,形成酸雨,连续数万年的酸雨使土壤酸化,植物数量进一步减少。灾难发生20万年后,岩浆终于停止喷发,但喷发形成的火山灰使地球获得的太阳能减少,地球进入了大规模的冰期。灾难发生50万年后,冰期终于结束了,此时地球上70%的物种灭绝,生命迹象几乎消失。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逐渐消散,剩余的植物不断繁衍,大气含氧量逐渐增加,地球开始缓慢地恢复生机。

地球史:三叠纪

中大西洋岩浆区灭绝假说

在这场灾难中,海洋中大约一半的物种消失,牙形石灭绝,除鱼龙外所有的海生爬行动物消失。幸存的植物包括针叶类和苏铁,鳄类动物遭到重创,波斯特鳄、灵鳄、狂齿鳄、角鳄等都灭绝了。许多槽齿目动物、早期的恐龙都灭绝,发达一些的恐龙则幸存了。恐龙在这场灾难后迅速成为地球霸主,哺乳动物的祖先大带齿兽也活了下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