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蔣介石鑑於當時的形勢,被迫宣告“引退”敗走臺灣並帶走了大量的黃金儲備。臺灣正是因爲有這些黃金儲備,以及美國的大力支持下,基礎設施以及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當時,臺灣地區整體的經濟水平明顯高於我國大陸地區。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有許多人,紛紛產生了前往臺灣地區的想法。其中,我軍有一名飛行員駕駛着飛機,前往臺灣投蔣。
這名飛行員叫李顯斌。李顯斌於1937年出生在山東省的一個偏遠山村,自小家境貧寒,父母不辭辛苦,節衣縮食供他上學,儘可能滿足他的一切需求。在他11歲那年由父母做主爲他娶了一個比他年長5歲的媳婦,照顧他的衣食起居,這一切的一切使得李顯斌從小就養成了自私自利,貪圖安逸的性格。
18歲那年李顯斌應徵入伍,隨後進入某航空學校深造,在當時能進入軍校並且還是名飛行員,可謂是風光一時,在老家鄉親們都爲村裏能出個飛行員驕傲不易,他的父母也因此倍感光榮。
李顯斌從小嬌生慣養,使他並不喜歡這種枯燥而艱苦的飛行生活,多次預謀駕機叛逃,終於在1965年11月11日他找到機會,在與戰友李才旺和廉保生執行飛行訓練時,在萬米高空上李顯斌開槍打傷戰友李才旺,後倉通信員廉保生不願投敵,舉槍自盡。李顯斌駕駛飛機飛往臺灣桃園機場投敵。
臺灣當局雖然對李顯斌的到來大爲驚喜,但對於大陸的叛徒極不信任,於是先是將李顯斌封爲“義士”,獎勵黃金2500兩,再安排一個漂亮的特務女子嫁給李顯斌,以監視他的日常生活,隨後李顯斌受到蔣介石親自接見,加入臺灣空軍。
1990年,李顯斌以上校軍銜退役,移居加拿大,並在加拿大娶了一位華籍女子爲妻,次年李顯斌聽說在山東的老母親病重了,他審時度勢,認爲事情已經過去了將近30年,應該沒人能認出自己了,於是決定回老家看望母親。他然後便從加拿大乘飛機飛往香港,在那裏轉機回家。
李顯斌回到家鄉後,在當地立刻引起了轟動,同時這也引起了有關部門的注意。於是在李顯斌準備乘飛機飛往香港的時候,有關部門將他扣押。後從李顯斌的供述中大陸才得知,當年的廉保生當年並沒有叛逃,而是不願叛逃纔開槍自殺,隨後大陸決定取消對廉保生叛逃罪名,恢復其名譽,並追認其爲革命烈士
而在此之前,當年一同“叛逃”臺灣的李才旺在事後大陸獲知其是被李顯斌開槍打傷後被迫帶到臺灣,李才旺也較早取得了大陸的諒解,在臺灣短暫的服役後,移居美國,最後返回大陸,並積極發表抨擊臺灣當局的言論,被臺灣剔除“義士”之列,李才旺也是爲數不多的叛逃後又安全迴歸大陸的人。
而李顯斌在1992年以“叛變投敵罪”判處15年有期徒刑,其母親在其入獄不久後便去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