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邢虹 翟羽) 5月24日18:00,玄武區羲和廣場,來了一羣越劇演員。她們在做什麼?市民紛紛停下腳步。原來是市越劇團的二度“白玉蘭”獎得主、畢派傳人李曉旭和其他演員們正在上妝。

作爲2020年南京文化藝術節的預熱活動,爲營造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以文藝促進“新消費”,推動文商旅深度融合,5月24日晚,“遇見夜金陵”首場演出活動“穿‘越’時尚,羲和有‘戲’”,在羲和廣場開演。

當古典優美的越劇,走入時尚潮流的文化廣場,一場如夢似幻的沉浸式演出,爲廣大南京市民開啓了人文景觀與戲劇體驗相結合的特別之旅。在演員們上妝的過程中,還有工作人員爲市民介紹這次演出的《烏衣巷》《莫愁女》兩出摺子戲的相關文化背景、歷史故事,儘可能讓每一位觀衆都能看懂劇目並初步瞭解越劇。

19:00,好戲開場了,李曉旭一人分飾兩角,並用不同流派塑造《烏衣巷》中王徽之、王獻之這對兄弟。跟隨李曉旭行雲流水般的表演,市民沉浸其中,跟隨劇情追懷魏晉風度。半個小時之後,這方唱罷,《莫愁女》又登場了,該劇經過幾代藝術家的演繹,已經深入人心,一些上了年紀的市民一眼就認出了演員,“飾演郗道茂的是戚派傳人周小潔”“那個是唱竺派的裘賽琳”……

演出所在的羲和廣場,是長江路文化旅遊集聚區“夜經濟”的一顆明珠,是一個充滿文化藝術和生活風情的商業街區。活動結束後,不少市民直呼過癮,表示“完全超出了預期”。土生土長的南京市民趙超感嘆,“熟悉的街區,卻是完全不同的體驗,花兩個小時再認識一次,很值得。”

“南京夜經濟不僅僅是喫喝玩娛購,更有文化的支撐。”據市演藝集團總經理李曉龍介紹,“2020南京文化藝術節——遇見夜金陵”是爲了在滿足多層次的羣衆文化需求的基礎上,促進“四新”消費,提振市場信心,激活夜間市場,而着力打造的文商旅融合的夜間經濟品牌活動。

市演藝集團旗下文藝院團將把精品演出的片段融入景區、書店、商圈等城市場景中。“以往文藝演出要麼是在專業舞臺,要麼是進社區,而這是演藝集團第一次打破鏡框式舞臺演出,打破劇場與生活之間的界限,讓各式演出在人間煙火氣的地方流動,融入城市的生活、運轉中。”李曉龍說,期望精彩紛呈的“遇見夜金陵”能爲城市帶來經濟、社會、人文等多重價值,從而爲市民、遊客提供煥然一新的體驗,延長停留時間,促進更多消費。

即日起至6月底,“2020南京文化藝術節——遇見夜金陵”品牌活動將在我市全面展開,爲廣大市民和遊客奉上20多場文化藝術大餐,宣傳南京文化,通過着力打造文商旅融合的夜間經濟品牌,在滿足多層次的羣衆文化需求的基礎上,促進“四新”消費,提振市場信心,激活夜間市場。

5月24日晚,“遇見夜金陵”首場活動在玄武區羲和廣場開演。圖爲市越劇團帶來的摺子戲《烏衣巷》。南報融媒體記者 邢虹攝

來源:南京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