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小公爺齊衡是國公府唯一的嫡子,這樣的背景是許多世家公子都比不了的。可令人疑惑的是,他居然放下身段前往盛家讀書。想必以齊公府的財力,要爲齊衡請個不錯的私塾先生應該不是什麼難事,爲何小公爺還非要跑去盛家讀書呢?


1、齊衡胸懷大志

宋朝“重文輕武”的觀念深入人心,文官的社會地位非常高。但凡事都有兩面性,好處多競爭自然也會更加激烈。不過,因爲有世家的承襲制度,使得一些世家子弟不用科考就有官位,他們只需繼承家業就能過上不錯的生活。


有了這樣的優厚條件,豪門子弟年少時一般都會選擇喫喝玩樂,然後通過承襲而非科考進入仕途。制度雖好,可是以這種方式得到的官職一般都沒什麼實權,只是掛個名、領一些俸祿而已。顯然,這不是小公爺想要的,他也不屑於當這樣的官。小公爺是有遠大志向的人,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實權,來壯大齊家一脈。


如果選擇留在國公府,齊衡就必須面對一個問題:一些世家子弟整日遊手好閒,齊衡難免會與他們有接觸,這可能會讓他受到不良影響。就像是溫水煮青蛙一樣,齊衡無法自己不會受到他們影響,甚至還可能因此磨滅內心的遠大志向。考慮到這些,小公爺明白離開國公府去求學纔是最好的選擇。

2、盛家的私塾先生是莊學究

既然決定要離開,自然要選擇一個好去處。根據當時的情況來看,盛家確實是小公爺最好的選擇。千萬別小看盛家,那可是書香門第。去世的盛老爺還是大名鼎鼎的探花郎,而盛紘也是進士出身,這幾代盛家人都是很有學問的。而長柏和長楓與齊衡年齡相仿,他們一起讀書還能相互激勵,國公府自然願意將齊衡送至盛家。


不過,這些都不是國公府選擇盛家的最重要因素。最主要的還是因爲盛家的私塾先生是莊學究。莊學究是名老儒生,雖然早已隱退但名聲在外。爲了讓長柏長楓有一個好前程,也爲了讓盛家光宗耀祖,盛紘賣着盛家的面子,三顧茅廬邀請這名老儒生出山。在機緣巧合之下,莊學究答應了盛家的邀請,盛家子女纔有了這麼好的學習機會。


而郡主雖然有心請私塾先生但未遇上合適的,碰巧盛家請到了莊學究,她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況且莊學究曾經是小公爺的恩師,小公爺對莊學究的學問極爲佩服。此時,讓小公爺去盛家讀書倒也顯得順理成章。幸好郡主不知道小公爺對庶女明蘭有情,否則鐵定不會送小公爺去盛府求學。


3、小結

像莊學究這樣的老先生難免有一些怪脾氣,一般人還真沒法請他出山。既然盛家有了現成的好老師,國公府自然要去沾下光。雖然兩家平時不太親近,但至少還是沾親帶故的。不管是基於國公府的威名還是出於那一絲關係,盛府都沒有理由拒絕。求書問道不看門第,小公爺這才委身來到盛家讀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