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漢超所在的遼寧宏運俱樂部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逐漸消失,最終被判定不符合准入規則,中超的第一球員產地就這樣沒有了老牌俱樂部。中超俱樂部原本還能夠靠一些遼寧老球員支撐,這樣的機會也越來越少,這就意味着球員產地的俱樂部,更有可能在優秀球員稀少的情況下競爭力不足,本地完全成爲少數幾家俱樂部球員超市的尷尬境地。

中超球員籍貫所在地與俱樂部所在地一對比,往往是俱樂部所在地極少有球員,球員所在地極少有俱樂部,就是有也經常被挖角。

于漢超所在的遼寧宏運俱樂部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逐漸消失,最終被判定不符合准入規則,中超的第一球員產地就這樣沒有了老牌俱樂部。

但與此同時,大批的遼寧球員依然大面積地效力於中超各傢俱樂部,往往還擔當着重要角色,于漢超本也是其中一員。

如果不是車牌事故,于漢超本還有更多機會,但即使離開恒大,其同年齡段的球員,還有能力在中超超長服役。

而能夠證明這一點的恰恰是其所在地的大連,作爲由外援和老球員組成的大連一方,還能夠靠着一批國內老人硬撐着保級成功。

球員聖地似乎有着老而不死的光環,還在依靠一批老人維持存在感。

即使如此,以于漢超爲代表的球員也像個預示:這樣能夠立足中超的球員也越來越老,越來越少了。

曾經的楊旭與于漢超,與武磊、郜林還能夠位列中超射手榜的前20位,隨着球員日漸老化,新人無法接班,中超的各種數據榜更看不到本土球員身影。

但中超俱樂部又必須以本土球員爲主,這就使得外援水平在限薪令下縮水,本土球員培養不力又進一步削弱戰力,亞冠上的氣勢減弱成了最好的對比。

遼寧的無法准入已經是一個巨大危機,能出球員的省份難以給球員工作機會,培養球員以換取更多的培養經費,這樣的循環也無法形成。中超俱樂部原本還能夠靠一些遼寧老球員支撐,這樣的機會也越來越少,這就意味着球員產地的俱樂部,更有可能在優秀球員稀少的情況下競爭力不足,本地完全成爲少數幾家俱樂部球員超市的尷尬境地。

遼寧俱樂部消失了還能夠重建,球員消失了,聖地的名號就註定只能停留在歷史書中了。

相關文章